即使錢汝君給學堂島學生儘量相同的待遇,錢汝君還是發現學堂島學生成長的不太一樣。
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對於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他們學起來,如有神助。如果不是興趣所在,他們也能學的很好,但是就只是普通速度。
在招生新生的時候,錢汝君跟上一期不一樣,她那時候不懂,而且沒有特殊目的,在她當時的看法,她的學堂島學生,就必須是全能的學生。
能夠替她解決身邊發生的所有的事情。
事情的發展,也如錢汝君所預期的,學堂島學生幾乎什麼都會做,但是這是因為她們非常勤苦的學習。就算是不容易理解的,他們在看到同學的進度的時候,也會咬牙跟上進度。
但是錢汝君知道,這樣一來,他們的壓力會很大。
而這樣的學生,她也只要身邊這一批就好了。
第二批學堂島學生,錢汝君會給他們普通的技能,還有幾項他們感興趣的技能。
但是錢汝君知道,大漢現在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所以她這次是為大漢招生的。
而不是為自己。
皇帝劉恆聽到錢汝君這次要替他專門訓練一批學生出來,也非常高興。
使用了錢汝君學堂的學生之後,他終於慢慢了解到,朝廷崗位專業化有多麼的重要。
但是他那些世家大族的孩子們,還是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之下,錢汝君給皇帝的建議,就是這些現有的官員,必須進入朝廷的官學。
為了不影響到朝廷的運作,這些人必須利用晚上時間上課。
上課的內容,根據他們的職能而定。
以後有工作調動的時候,他們還要再上一次學校。
但是誰能夠當他們的老師。
皇帝非常遺憾的發現,能當老師的,除了極為少數的官員之外,就是胥吏,還有錢汝君學堂。
錢汝君學堂教的東西,能夠極大的分化,成為各個部門的底層知識。
當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
教學工作就不需要外部來教學了。他們在瞭解自己的職能之後,就會有更多的內容能夠自行授課了。
所謂長痛不如短痛,皇帝知道,婦人沒有陣痛,就生不了孩子。
錢汝君的替補人選,也就是學堂島的第二屆學生,想要熬出頭,還要五年的時間。
皇帝對錢汝君學堂島的事情,不是太瞭解。學堂島第一屆學生的事情,並沒有太多的在外面渲染。
皇帝對學堂島的認知,完全來自於錢汝君派出在商稅署的學生。
這幾個人真的太強大了。皇帝劉恆,很想要學堂島的學生當他的手下。
所以錢汝君推出學堂島學生,雖然還沒有送到他手上,他卻心動了。甚至去報名的學生,很多還是皇帝派出去的。
他想要利用這些學生,來策反,畢竟,有什麼權利,比皇帝能給的權利來的大。
但是也不知道錢汝君怎麼挑選的,聽說從頭到尾,錢汝君都沒有參與,人也的確很多。
他派出一千多個人,甚至這一千多個人都是皇家子弟,或是世家大族的優秀孩子,但是送到學堂島,只有一個人被留了下來,其他的優秀人種,全部被退回來。這讓皇帝很不好意思跟那些人的父母交代。
沒有辦法,他只能再透過學堂島學生,再找來錢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