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漢女學堂> 第九八三章 該往大宛還是身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八三章 該往大宛還是身毒? (2 / 2)

對於新的地方新事物,錢汝君還是抱有非常大的興趣。

他們在這一塊綠洲已經停留了非常的久,不過他們並沒有建造固定式的住宅,而是住在帳篷裡面,而他們的帳篷比起當地的帳篷好多了,所以很多遊牧民族都會遠遠的觀看他們的帳篷。

因為他們的帳篷,似乎就是他們夢想中的住宅。

他們可以注意到辦公帳篷收起來的時候非常的輕便小巧,而且非常的簡單,這是他們在遊牧的時候最需要的建築物,不過平常他們住下來之後,慢慢的東西就會多起來,尤其是一些畜牧用的東西,總是會帶著。

由於學堂島學生時曾被錢汝君派任務出去,每當一個學堂島學生被派走的時候,他們的帳篷就會消失到空間,其實這些帳篷都是隱蔽的遮蔽物,學堂島學生進去之後,就會被錢汝君收進空間,因為他們不想讓他們在這個地方出入消失,被其他人發覺。

大夏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像中國傳統的朝代夏朝,但是其實大夏跟夏朝差別很大,而且完全沒有關係。

大夏即BACTRIA的音譯,是希臘城邦在中亞建立的國家,也叫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其邊境與中國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蔥嶺相接壤。

很多人對大夏記憶最深刻的印象是在這個地方得到了蜀地的製成品。

根據當地人所言,已經有人把屬地的製成品透過另外一條道路通往身毒,而這些東西是由深讀賣過來的,他們非常的喜歡。

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大約幾千裡,那裡的風俗是人們定居一處,大致與大夏相同,但地勢卻低溼,天氣炎熱。

人民騎著大象打仗,那裡臨近恆河。大夏離漢朝一萬二千里,處於漢朝西南。身毒國又處於大夏東南幾千裡,有蜀郡的產品,離蜀郡不遠。

說起來好玩身毒誓印度的音譯,而印度本身也是音譯,但是身毒根印度的聲音明明差很多,這是因為在漢朝的時候,這時候的語音其實是跟現代的語音不同。

大漢每換一個統治者,就會換一種官方的語言。

東漢班固著《漢書》時,亦延用,可見,在整個漢朝,都通用“身毒”這個譯音。

西晉陳壽著《三國志》時,改“身毒”為“賢督”。

但這個譯名沒什麼影響力。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史學家范曄改譯為“天督”和“天竺”。

無論是“身毒”還是“天竺”,其實都代表同樣的聲音。

生活在大夏的人民,在後世有非常多的爭論,到底他們是屬於哪一群人,是不是最後滅亡了?

其實爭來爭去,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地方的人,當時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它們是不是允許所有的商品在他們國境內流通。

其實大漢人的點就是他們的影響力究竟有多遠。又有什麼樣的道路可以通達。

商人永遠比官員走得更遠。

蜀身毒道,是古代中國的對印度(身毒)交通線之一,也被稱作西南絲綢之路,起點為成都,經“靈關道”、“朱提道”、“夜郎道”三路,進入雲南,在楚雄匯合,併入“博南古道”,跨過瀾滄江,再經“永昌道”、“騰衝道”,在德宏進入緬甸、印度。

漢聞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身毒這個地方,如果能夠溝通,也能夠讓大漢有一種概念,古老的文明並不是只有一種,但是古老的文明也可能會瓦解成無數的小國。

最重要的是要在文化上,這個地方有共同的認同感,這樣天下才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昆明,有許多少數民族存在在這裡,條道路上,其實也不是暢通無阻的,必須讓他們獲得好處,才能從他們這個地方走過去,最後是這個地方,就是大理所在的地方。

大漢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能夠透過戰爭來強大自我,並且全國上下都認同軍事重於一切。所以用戰爭開啟這個地方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只要注意傳染病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傳染病就是一種沒有辦法抵抗的天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