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把他帶過來,車站附近的人不就都知道了事情做得太顯眼不好,我們可是要做壞事。
錢汝君知道他們之所以想這麼做,其實是考慮事情都排除了錢汝君參與的可能。
因為身為一個屬下,本來就是要替主人分憂解難,怎麼能夠把主人算進去。
在沒有錢汝君參與之下,使用空間對他們來說就不可能了,而且要把要去從空間裡尋求資源,也不可能,他們只能憑自己的能力來完成這件事。
這樣子一來,最簡單的事情就是把人帶過來。
至於是活的人還是死的人帶到哪裡去,那就不知道了,估計在他們心裡,這些人,大概是沒有活著的必要了。
但錢汝君的想法與他們不同,在大漢人口稀少的情況之下,漢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很珍貴的。
沒有足夠的人口,就不能保持族群的優勢,缺乏足夠的人才,來發明各種東西。
更缺乏替這個民族奮勇犧牲的人。
要知道,每一個德行,滿足的人,都只有百分之二。
但總數越少的情況之下,他們能找到需求的人數就更少了。
對錢汝君來說,不管是老是少,腦筋洗白了,再加上進行身體醫療,把一些大毛病去除,這些人就能夠加以使用。
不要看老人失去記憶就沒有用,其實,這個時代的老人,給足營養,根本不算老人。
而且,以恢復情況來說,老人的恢復速度最快,並且慢慢能想起一些固有技能,對錢汝君幫助其實比較大。
她知道,在這個時代,只會是口口相傳的。
如果他的腦袋有壞的想法,她明明有可能把他們重新洗白的情況之下,其實大部分的人對錢汝君來說,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把他們的腦袋洗白。
在這種情況之下,錢汝君怎麼會想要損害人們的生命呢?
在現在的錢汝君看來,這些人每一個都是積分。
積分這種東西當然是越多越好。
只不過,剛開始收集這些人估計還是比較困難的得多方打聽。
而且錢汝君並不想要這些人來破壞她的名譽。
等她把成品貢獻出來之後,人們就知道她抓這些人不是想做壞事,而是造福大漢社會,大漢百姓,大漢朝廷,大漢皇帝。
並不是只有錢汝君可以得到好處,這麼多人都能夠分享到好處。
要知道當朝廷的錢多了,分享到人民百姓身上的公共建設費用就會比較多,現在朝廷每次要做公共建設的時候,都必須精打細算,很多地方如果不是那麼急迫就取消了。
往往只能做最起急迫的事情。
至於謠傳大漢朝廷的糧倉往往是滿的都花不出去,就只能說,因為有錢人的糧食太多了。
當每個地方都豐收的時候,又有誰願意購買大漢朝廷的糧食呢?
沒有了,購買的人就沒有了金錢。
大漢官員雖然可以直接發糧食,但是其實大部分糧食都會由官方特別去賣掉,除非賣不掉,他們只好領一袋又一袋的糧食回家自己想辦法,但是他們可吃不掉這麼多糧食。
所以他們只好把這些糧食當成糧食放在糧倉裡面,慢慢的堆到壞掉。
但是,大漢境內的百姓還有很多餓著肚子面黃肌瘦的,可不是吃飽的樣子。
他們距離吃飽太遙遠了,而大漢朝廷是不會願意把這些糧食重新發回給百姓,除非他們快餓死了,他們才會開倉放糧,想辦法救回七成六成的百姓,讓他們死不掉。
但是這跟吃飽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其實替朝廷算一下總賬,以他們這麼低的稅率,這麼高的支出,其實他們一直是不夠錢的,不夠錢的情況之下,他們只好東挖西補,常常,挖到最後的結果是人民起義造反了。
而且他們東挖西補的錢常常造成官員方便伸手的機會。
但是他們能提高稅率嗎?沒有辦法,只能讓有錢有勢的人繳稅。
但是開國的時候需要這些人幫忙,所以這些好處都分出去了,等到發現情況不對,再想把錢收回來,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這是歷朝歷代,無解的迴圈。但還算是財政收入比較正常的一個朝代了。
如果呂后的商稅能夠維持住,其實對大漢朝的幫助非常大,可惜,因為政治的因素,他們放過了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