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老師,交待學生學生辦事,本是應當,但她這個外人去插這個嘴,就顯得有點過份了。
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分工合作,適合的事,還是讓適合的人去做比較好。
有些人雖然沒有各種技能,但是抄抄寫寫,能夠一字不漏,甚至仔細到不會有錯字,字又寫得漂亮,又有耐心。
最適合抄書這一碗飯了。現在金麥城裡,就有很多人在做這個工作。他們抄完的書,甚至運到洛陽、長安去販賣。跟長安錢汝君分店打對臺。
幸好,書籍的市場,遠不到飽合。有些書,甚至需要預約,才能拿得到。
現在大漢流行黃老,說以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周的莊子等,都是熱銷,已經賣到脫銷了。
錢汝君也很配服那些讀書人,他根本看不太下那些書。
最苦腦的是句讀。
句讀在大漢,根本沒有標準版本。而有些字,逗點在上面或下面,意思就截然不同,讓錢汝君很苦腦,乾脆發行句讀版,和非句讀版。而且句讀版還要收集各家版本來發行。
說起來後現代的人很多工作都被機器取代掉了,正常的工作,不能做。其實有點可憐。
很多人被推到服務業,人的個性裡面都有不好的一面,特別容易享受服務的時候發揮出來。
除非他能夠提供的服務是像當初淳于緹縈的按摩一樣,擁有別人沒有技能。
說起來,這個社會不管是到了哪個年代,精英分子總是有出頭的機會。
擁有比別人厲害並且有用的技能。就算別人私底下不見得佩服,但表面上必須對你客客氣氣的。不然他就沒有辦法享受到這種服務。除非他們要想當強盜或者土豪。把你綁架,並且威迫利誘。
由於長久實踐,淳于意和淳于緹縈,即使是簡單的描述,都能讓學生聽得如痴如醉。
甚至有些學生主動加入淳于意的麾下,開始幫他抄書。
抄書的過程,學生也能夠從裡面學到東西,尤其是錢汝君的這一些學生。基本上抄過一遍,就把整本書倒背如流了。根本也不用看。
他們之所以把書抄下來收藏起來。是覺得這些書是經典。
所以錢汝君也很煩惱。學生抄書的踴躍性越來越低。
以前他們還會看不懂。抄回去研究研究。
現在他們不懂得東西,正在逐項減少。
害錢汝君不得不加入閱讀的行列。
因為他總覺得她已經快被學堂學生超越過了。
自從淳于意來了之後。圖書館就除了多了淳于意和淳于緹縈以及一千多個學徒的身影之外,除此之外就是增加了錢汝君。
本來淳于意還以為錢汝君怕他們偷拿東西。後來才知道。錢如君也有心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