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收錢幾乎是大漢每一個城池的必然任務。
城門處,總是有稅務官,還有軍官把守,盯住每個人收錢。
只是總有一些富家子弟能夠逃漏稅,讓人看著不是很爽。
有些人是特權,但有些人,他純粹是以勢壓人。
在一些小城市,有時候勢力最大的不是王爺郡主縣主之類的,而是家財萬貫的大財主,大商人。
趙半城,劉半縣的名字,不是白叫的,有許多城池,就有這樣的財主。另外一半,就是依附他們生活的老百姓。在這種情況下,官商之間的地位,有時候會翻轉過來。
在這樣的地方當官,為了有修路錢,為了能做一點事,當官的必須跟地方財主虛與委蛇。別的地方,地方士紳,好歹能給點面子,但地方土財主會得你面子嗎?所謂官威,一般是從衙役人等抬出來的。
但是土財主養的家僕比你多,拳頭比你大,如果不造反,引來朝廷大軍,地方官員,還真的拿他們沒辦法。
只是城門收的錢,每個地方官是自由心證,有些人還要替自己口袋撈點。
而且或多或少,甚至依照時節會有不同。有時候人多人少,還會多收一點。
反正這是一個城池重要的收入來源,必竟修牆也要材料費。像後世修高速公路,設個收費站,都是合理的。
畢竟大漢說真的稅收真的不多,也難怪各級官員想辦法貪汙或者是想辦法找錢。
有的時候不是他個人想要錢,而是真的想做一些事情。
因為沒有錢,萬萬不能,有錢才能夠走遍八方的道理,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適用的。
兩人繳了錢進了臨淄城。
一般的城裡東西、南北走向的交叉道路往往是主幹道,也真難為建城的人,把東西、南北的方向抓得緊。
只是羅盤能抓得是磁北極吧?反正也沒有太多偏差。用羅盤做活的職業,實在多了去。
跟他們說,你的羅盤指出的是假北方,人家說不定還要跟你拚命。
因為南北、東西向道路連線城門跟城門之間,可以說是人們必走的道路。頂多因為四邊的道路,連線不同城市,人多人少有差別。
後世做公車的人都知道,總有一些路線,人會特別多,而一些路線,小貓沒有兩三隻。
但在怎麼少,畢竟還是主幹道,跟其他城裡的道路還是不同的。
有些城池小,城內也就只有兩條主幹道,其他的小路,說不定能成摸叉巷,過路都必須避讓。
大城就好多了,一些小巷道里,還能形成美食街。
主幹道的各類商鋪是最密集的,但是一般小吃攤就不會擺在主幹道,就算擺了,估計跟後世逃城管一樣,要防止衙役來抽油水。
往往要從旁邊的巷弄或者是較小的道路去找。
當然,城池太小,也就沒差了,城門稅都收不到幾分錢,官府都沒錢養閒人了。
會開在主幹道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客棧大酒樓,一般小食店是開不起的。畢竟有了位置。租出去給人家,比自己開店做生意好多了。
“我們要去哪裡找人?”林喬嵐試著問道。他覺得錢汝君走在路上,好像有點茫無目的的。看起來就像瞎逛,不但大街走了,小巷也沒有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