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長安就是一個大銷金庫,錢汝君估計,全大漢有四分之一的交易,是佈大長安地區完成的。
而長安錢家農場,卻掌控了這個地區的高階飲食市場。並帶動了替長安錢家農場服務的諸多人,走向中產階級。
位在中產阰級的人,有能力透過培養後代子孫,跨越這個階級,成為富人,或者是官場的下層官吏。
至於上層官吏,更重要的是看家世,還有運氣。
最後,錢汝君出發了。身邊沒有帶一個人。
錢汝君來自金麥的侍衛們,則決定集體郊遊,交通工具,是跟車行租借的四輪腳踏車。
四輪腳踏車,能裝載的人比較多。不過,他們為了速度問題,並沒有讓車子滿載,一輛車能兩人同時發力,他們就租兩輛。
不說他們的錢可以用公款,就算讓他們自己掏腰包,他們也完全掏得起。
以前,他們在長安,看什麼,什麼買不起。曾經是很可憐的流浪兒,就算不是長安的孤兒、乞兒,而是半路收的小孩,每一個都過過苦日子。
付錢租車的時候,他們都不禁感慨,東西變便宜了。
他們沒有辦法忘記是誰讓他們有現在的生活。
比起後代人,大漢人更重視恩情,認為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當然,報仇也是。所以大漢人講究斬草除根。要不然後患無窮。
大漢可是復仇主義盛行的地方。
錢汝君才不管他們怎麼做。她知道他們一定會想辦法跟隨過來。誰叫他們個個忠心無比呢!不過,她就是不要身邊跟人。她的牲畜在長安還沒買夠呢!
出了長安,她才能買的愉快。甚至直接看到在飼養的農家,她就可以下手買了,不必到市場。
不過,農家比較麻煩的事,他們不見得要銅錢,更喜歡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什麼叫賺,什麼叫賠很難說,只要換到需要的物品,就是賺。
農家辛辛苦苦養大的牲畜,總希望能換到比較有價值的東西。最好把他家一年需要的東西,都換來了。
就是柴米油鹽茶、布匹、鏡子、農具之類的東西。油、茶還好說,農家用的起的比較少。粟米、高梁,自家大部分種。柴火可以到附近撿。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這些東西。
鹽雖然很輕,但他們吃不了換一頭豬的鹽。而錢汝君騎著雙輪腳踏車,是不適合載重物的。
幸好,農家飼養的牲畜向來不多,就算多,錢汝君也可以只買幾頭。
她從空間拿出準備好的揹簍,揹著騎腳踏車進旁邊的農村。
就這樣,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換過去,錢汝君的揹簍從空間裡換了好幾十次貨品,尤其是潔白的空間鹽是暢銷,換出去特別的多。
追在後頭的金麥城護衛們,不知道錢汝君拐進去旁邊的小村落去交易了。早就騎過頭。
他們還奇怪,怎麼騎這麼久,就沒有趕上錢汝君,錢汝君最喜歡騎一騎,就跑到路邊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