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號。
繼21號“黑色星期一”之後,滬深兩地股市繼續暴跌。
不等收盤,上千支個股再次跌停。
原本還期待今天能翻盤的股民都絕望了,一時間請求政府救市的呼聲不斷傳出。
從07年以來,政府不斷打壓股市,先是上調印花稅,接著又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也許政府不是特意針對股市,可不得不說,這些措施都讓股市受到了重創。
加上金融危機漸漸影響到國內,股市一跌再跌也不足為奇。
有魄力的股民,這時候選擇割肉止損好歹還能收回一點本錢。
猶豫不決的,只會越套越牢,不知道最終多少人家破人亡。
股市就是賭市,有些人賭贏了,有些人卻是輸的傾家蕩產。
在股市暴跌、暴雪侵襲華東的兩條大新聞之下,國內商界同時發生了不少事情,都被這兩條大新聞給掩蓋了。
當然,傳播範圍小不代表不存在。
1月21號,《財經》雜誌一遍報道,公開了官方對“新恆基系”和“鵬潤系”的調查事宜,揭開了公眾對黃氏兄弟原罪的爭議序幕。
新恆基系,指的是黃光玉的大哥掌控的地產集團。
鵬潤系,自然便是老黃本人。
雜誌詳細報道了兩黃在起家之時涉及多項騙貸操作,其中涉及資金高達數億。
九幾年的數億資金,可不比現在,兩黃的第一桶金受到原罪質疑。
此時,大眾並未多加關注。
畢竟國內事情多,《財經》雜誌又不是受眾很廣的媒體。
然而,像李東這些商人都敏銳地感覺到,要出事了。
黃光玉作為國內排名靠前的豪富,掌控的國美又是國內第一大零售集團。
如果不是證據確鑿,一份雜誌是不敢隨意報道這些訊息的。
而且其中一些證據,沒有官方支援,雜誌社也不可能拿到。
情況很明顯,老黃要倒黴了。
也許不是現在,可時間應該不會太長。
其實關於黃氏兄弟的調查,早有小道訊息傳播過,不過之前一直都無疾而終。
然而這次,《財經》雜誌做出報道,那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小道訊息了。
《財經》雜誌在國內名氣雖然不大,可一直是高階財經類新聞性出版物,其主要讀者都是國內的中高階投資者、政府管理層和經濟學界。
有時候,公眾知道不知道其實關係真不大。
他們傳播的再廣,議論的再多,上面人不當回事,誰也沒辦法。
然而,現在雜誌面對的都是高階精英階層。
黃氏兄弟此時此刻登上了《財經》雜誌,事情可要比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還要複雜。
黃氏兄弟事發是一點,另一點則是江北商界的事。
22號上午,有媒體報道,江北地產行業龍頭企業,龍華集團疑似資金鍊斷裂。
20多億的貸款逾期無法歸還,另外龍華疑似挪用蘇安新城工程尾款,蘇安新城開發專案很有可能成為江北乃至國內最大的爛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