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還是很喜歡關羽的,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即使杜若這廝成天在他的耳朵裡灌輸關羽是被清朝那群老學究捧上神壇的,不論岳飛,單論秦瓊誰擔不起“武聖”這個稱號,偏偏關羽這樣自傲、自負的假仁假義之輩如何也配不上“忠義兩雙全,義薄高雲天”。
梁辰只有小時候和杜若爭論過幾次,人各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長大了還是這樣各自信仰各自的信仰。
杜若或許真的該拜拜關公,從高二的末尾起,財運不濟、桃花不佳、考運時好時壞······寒假補課的最後,老師們照舊舉行了一次大考,兩天考試,一天一夜改卷,三天後,寒假統考的成績單便貼在了高三十一個班的門口,杜若考砸了,梁辰浮出了水面。
高中最後一個寒假的倒數第三天,高三七所有人還未緩過一口氣來,試卷的評講便席捲而至,小魏在有些昏暗的講臺上痛心疾首地嘶吼著,這是他的風格,換了劉老師來或許心情一樣——痛徹心扉,但他絕不會二次傷害自己的咽喉。
講臺上的日光燈在晚自習前閃爍過一陣後壽終正寢了,管後勤的老師要等到明早才能來修理。小魏永遠不會理會這些客觀因素的阻礙,梁辰很難想象他怎會如此充滿激情,周桑“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格言應該送給他的。
小魏還在批評那些在最後四道選修大題中胡亂選擇的同學,每一次都有蠢貨;每一次都有一兩分的自以為是者;每一次都不缺少義正言辭的反駁者、
“你們看一哈,認真的讀一讀題,我的大哥大姐們,是不是第一題最簡單,稍微提煉概括一下至少就是七八分,就是因為教材上沒學過就覺得自己做不起,然後就一堆哈戳戳的去選日本明治維新,結果得個一分、零分,還有更傻的憨子,去選歐洲三十年戰爭那題。”小魏弓著腰,身子向前,眼睛圓鼓著,牙齒緊咬著下嘴唇,指著李炬說道:“你曉得歐洲三十年戰爭是怎麼回事麼,以為是戰爭類的題就簡單嗎?這回踩到雷了撒。”
小魏痛痛快快地罵過一陣後才拿起卷子,幾乎每一次大考,他總要訓過眾人後才開始正戲。
“李炬,你來讀題。”小魏指著李炬說道。
“錢穆在《屈原居漢北為三閭大夫考》的附篇中有如下論述: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其語解者不一,韋昭以為三戶,楚三大姓屈景昭也,此最得之。春秋列國宗族,見於《左氏內外傳》者,如魯有三桓,鄭有七穆,宋有戴桓之八族,晉有八姓,(見左昭三年傳)十一族,(見晉語)及殷民六族,七族,懷姓九宗,(見左定四年傳)祝融八姓,(見鄭語)之類,以數字計宗姓者,不勝縷舉。楚之三戶,亦其例也。蘇林曰:但令有三戶在,其怨深,足以亡秦。臣瓚曰:楚人怨秦,雖三戶足以亡秦也。皆望文生解,非其義矣。蓋南公意謂楚之公族雖祇三家,足以亡秦,不泛指民戶言也。其後陳吳發難,亂者四起,皆重立六國後。楚懷以外,如魏豹、趙歇、韓成、田市,皆以故國舊族。其它一時將率,亦多往時大家名族之裔。雖雲將相無種,而平民崛起以亡人國者,究是當時創局。雖陳嬰之母,亦知驟貴不祥,欲倚名族。況南公遠在亂前,其不以興滅繼絕,復國報仇之大任,期之誰何三家之小民,亦已明矣。而司馬貞《索隱》獨謂諸說皆非,按左氏以畀楚師於三戶之文,因謂三戶是地名。孟康遂稱後項羽果渡三戶津破章邯,是南公之善讖。不悟三戶之為地名,本由楚起丹陽,以其三族而名發跡之地。而南公之言,初不當以地名釋也。故三戶之解,蘇林臣瓚《索隱》各得其一偏,孟康之失最遠,而韋昭為獨得也。”
“題目問的啥子,叫你概括三戶具體指什麼及錢穆最認同那種說法,這不簡單嗎?”
······
晚自習的第一節課在小魏反覆的教訓攻勢下結束了,李炬被罵了個狗血淋頭,他著實也難以避免,繼梁辰之後他成了高三七第二個炮灰,而梁辰終於浮出了水面。
冬夜裡,高三七所有的男生齊整整地站在了走廊外,寒夜刺骨的冷風時不時刮過梁辰的臉龐,天空上的烏雲只遺漏出一丁點月光來,七個人各懷著落魄的失意,高三了,沒有人再說無所謂了,還有四個月不到,最終的審判就要降臨了。
梁辰心裡已有懼意了,這次考試,他只是浮出水面而已,他的身子還在寒冰裡不得釋放,梁辰現在的處境像極了今晚的月光,他只是在烏雲的嚴密看守下稍稍漏出了點點光澤。
李炬現在開始體會梁辰在二診考試後的掙扎了,他胖乎乎的方臉展露著無盡的愁容,在這個時候撂挑子,寒假估計又是一段苦日子。李炬不是梁辰,他不是為了自己的將來所掙扎,他對自己的規劃從來不是依照書本來寫,一條一條,嚴格的往下執行,縱使他也揹負著某些期望,但他從來只是走自己的路。
李炬的夢想貼合著他的愛好——設計遊戲,從高一起,他的所有知識貯備都在為他的夢想準備著,學習歷史、地理,高二開始練習素描,高三即使無暇兼顧其他,他還是戒不掉每週六的現代戰爭。
高二暑假的補課,李炬從來不參與梁辰他們的集體活動,下午的自習時間,他早早便隨風飄回了家,嘴裡狡辯著自己父母管教很嚴,其實他不過是跑回家玩兩局遊戲而已,梁辰佩服他那種瘋狂的熱愛,畢竟打遊戲考全班前十的人才在石河沒有幾個。
周桑評價李炬是一個徹徹底底完完全全不通人情世故的傻子,他當然胡說八道,只是因為李炬和蔣織雲越走越近的嫉妒罷了。梁辰還記得飛哥走時在辦公室說的話“男兒有所求,有所忠,有所為,方不枉此生”,這句話也應該送給李炬。
李炬有些彆扭地扭著腿走進了教室,每個男人都有英雄遲暮的落寞時,只不過有早有晚罷了。
晚自習最後的兩節歷史課還是熬過去了,小魏循例在最後表揚了那些在他期望中的同學,總會有人驚喜,也總會有人閉眼悲傷,這一切都將隨著時間過去,只是那幾十分鐘就像是貓爪撓心——又痛又癢。
李炬穿著他杏黃色的呢子大衣越走越遠,這個男人似乎真的沒有感情。
梁辰在高一時心裡的李炬是沙悟淨那樣不苟言笑之人,他比大眾印象中的沙和尚要聰明許多,當然梁辰腦海中的沙僧絕不是一個笨蛋,一個愚鈍之人怎會混上捲簾大將這樣重要的職位。
老李頭小時候和梁辰講《西遊記》總愛岔開世俗大眾理解的,加些佛家或是道家的理論,獨特的觀點總能梁辰深以為然,小孩子總喜歡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以此獲得某種優越感,梁辰在小學時遇著機會便如背書似的宣講李老頭那一套邪說,梁辰初中也講過,只是止步於打擊那些在他面前賣弄炫耀之輩,高中似乎他也講過,高一薛姎和周志談戀愛那段時間吧!
李老頭說《西遊記》看似是師徒四人,其實只有唐僧一人罷了。孫悟空代表著唐僧的心,豬八戒代表著唐僧的慾望,沙僧代表著唐僧的本性,而白龍馬代表著唐僧的意志。西天路上的妖魔鬼怪都是唐僧自己的心魔,他西行這一路都是在與自己的心魔作鬥爭,凡人知道女兒國一難唐僧鬥過了情慾,殊不知每一難唐僧都在修行。初上路時悟空打死的六個強盜他們的名字都很怪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些非人的名字其實是《心經》裡的六意——無眼耳鼻舌身意;真假美猴王章名也極富深意“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真假大聖無非就是唐僧正邪兩心在互鬥,到最後正義戰勝邪惡,唐僧才得繼續修行之路······
梁辰第一次察覺李炬在自己心裡的變化,或許是同為天涯淪落人的親近感,李炬的現在就好像梁辰童年時的那部《西遊記》,豐富多彩,而他的過去,亦如梁辰現在心中的《西遊記》,如此簡單。
放學時的擁擠已過,教室裡只剩下零星的幾個人,五分鐘後,政教處的老師會一層層的清理走還在教室裡的同學,這個冬天實在寒冷,學校不希望明年的六月有半點的差錯。
寒夜下,道路兩旁的路燈實在昏暗,梁辰跟著稀疏的人群慢慢地走回寢室,幾個人少話,只有偶爾幾句同學之間的閒聊,之後便再無言語。
寢室內,老毛子數著一顆顆黑白棋子等著梁辰回來絕地反擊,周桑還在食堂裡修煉,三金哥和王源已經上床了,梁辰邁過十幾階臺階後站在寢室門前,寢室走廊盡頭的窗外,梁辰看見李炬扛著冷風一步一步向前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