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這種能力有什麼意義嗎?
————
“我建議先去步行遊覽區,聽說那裡有很多小兔子。”
“草食動物區!我想看大象!”
“我想去肉食動物區看大貓。”
“是,是獅子啦。”
不是很意外地,在碰到第一個繪有園區地圖的指示牌時,孩子們又吵了起來——比利已經變回兒童款。
顯然,由於成長環境不同,他們對於野生動物的興趣也各不相同,達成共識基本是不可能的。
“那我們各看各的?”
“不行,白阿……姐明確說過不准我們分開,不然她就會在十秒內殺過來把我們全都打包帶回去。”
“真是的,那些大人到底在幹什麼?芭芭拉?”
“聽說,是在處理什麼‘多元宇宙重疊’之類的問題,我聽不懂。”
“哈!聽起來就不是很重要。”
“沒錯,所以我們到底要先去哪邊?”
“我想……”一直插不上話的亞瑟彷彿在學校上課一般舉手,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之後才道:“去‘海洋動物區’。”
“理由?”比利一邊問一邊吹泡泡糖:“你在家還沒看夠嗎?”
“我最近變得能聽到魚說話,”他抓抓腦袋:“可媽媽不讓我下水接觸那些海王類,辦公室的觀賞魚又很蠢。”
“這真是……”
“太酷啦!”
“去海洋館!”
孩子們幾乎沒有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提案。
————
或許是為了防止水體洩露,動物園的海洋館建造在地下,結合防水玻璃後幽藍的水體和各種各樣造型奇怪的深海魚,彷彿真正處於深海,引得許多遊客讚歎不已。
不過,布魯斯一行人的目的可不是觀賞,他們挨個參觀每個水族區時,會聚在一起用不引起附近其他遊客注意的音量低聲討論。
“這傢伙好醜,它在說什麼?”
“它說……‘反正深海沒人看,隨便長長咯’。”
“哇,那麼大的嘴,幫我問問它下巴不酸嗎?”
“呃……它說‘你們用那麼細的鰭站著走路不累嗎?’”
“水族館的光照很明亮啊,它為什麼還打著燈籠?”
“它說它是盲人,盲魚,打著燈籠是為了避免被其他魚撞到。”
“竟然是條哲學家魚,多少錢,韋恩集團買了。”
“這,跟我說也沒用啊。”
“科波特家族出雙倍、”
“說了跟我說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