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會出什麼事他不知道,但是人家肯定會覺得他有病。
……
幹了一陣子快遞,他發現了一個規律。
幹快遞賺不賺錢,與送貨的客戶是否集中有很大關係。
如果客戶很集中,比如在一個小區內,最好是在一棟樓裡面,就容易賺錢。因為跑快遞最大的成本就是汽油錢,如果能少跑路、多送貨,就能賺錢。
如果送貨的客戶很分散,因為跑路過多,就可能賠錢。
這天中午,他在一個街邊小店吃米線,一個盛通的快遞員也端著一碗米線坐在了他身邊。
可能是因為彼此都穿著印著公司標籤的馬甲的原因,他們第一次眼神相對,就產生了互相認同感,於是他們兩個便聊了起來。
“今天的客戶太分散了,十個單子,要跑四個小區。”盛通的快遞員抱怨道。
“都跑哪個小區?”盛通的快遞員問對方。
“下午要跑東昇花園、益豐會館、安雄小區和滇峰小區。”盛通的快遞員一臉無奈地說。
姜思宇發現他也有東昇花園和益豐會館的單子,於是就對盛通的快遞員說,他可以幫對方送東昇花園和益豐會館的單子。
盛通快遞員聽姜思宇這麼一說,眼前一亮,立刻問姜思宇有沒有安雄小區和滇峰小區的單子。
姜思宇說有。
於是他們兩個很默契地進行了互換,等於姜思宇下午就可以少跑兩個小區,而盛通快遞員可以少跑一個小區。
看來他們兩個合作的潛力很大,於是他們兩個互加了微信,便開啟了默契的合作。盛通快遞員叫劉智勇,是川蜀人。
從那以後,他們兩個人每天到分公司拿了各自的單子之後,便會找一個僻靜的角落,換一下單子,這樣就可以少跑很多路,能省很多汽油。
半個月後,劉志勇又拉來了兩個夥伴,於是他們四個人便每天都會在一起換單子。
為了不被同行發現,他們四個人特意在一個城中村裡找了一個很隱蔽的小角落裡進行換單操作。
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記賬本,如果兩個人換的單數量相等,就只記錄換單的數量,如果兩個人換單的數量不等,還需要記住彼此欠單的數量,每個月的月底要清零一次,欠一單算一塊錢。
慢慢地,加入他們這個小組織的快遞員越來越多了起來。
這天,一個贛南的姓胡的快遞員用微信單獨給姜思宇發資訊,說他有三個單子在他負責的這一片,問姜思宇有沒有他負責的那一片的單子。
姜思宇一看,他有兩個他負責的那一片的單子,於是就告訴對方,他有兩個單子可以跟他換,欠對方一個。
因為以前大家都是在微信群裡面公佈自己可以交換的單子,從來沒有一對一單獨聯絡過,可是這個小胡為什麼突然要單獨聯絡他呢?
於是,姜思宇便問小胡:“你怎麼不在群裡發換單資訊呢?”
小胡回答他說:“我的一個老鄉總想拉幾個人分出去,不想跟著現在這個換單的群混了。但是我不想離開這裡,暫時也不想得罪我的老鄉,於是就只好單獨聯絡你。”
聽了小胡的話,姜思宇意識到,他們這個拼湊的鬆散的組織,看來就要發生分裂了。
如果一旦發生分裂,大家的好日子可能就結束了,因為兩幫人會進行激烈的競爭,甚至互相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