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易飛帶著隊伍離開幽州,耗費了近兩個月時間,橫跨幾千裡的草原,來到幷州地區的時候,在幷州雁門郡、雁門關附近見到了幷州的守軍。
尤其是其中赫赫有名的呂布,是的,這個時期的呂布並沒有隨著丁原他們趕往中原地區的聯軍。
聯軍多路諸侯中,有丁原,但是呂布他們並沒有去,其中還有他的部下高順和張遼等,這也算是一定的歷史偏差了。
包括董卓仍然還在西涼地區做著他自己的將軍。
對於易飛的到來,自然免不了和呂布交手,不過當呂布見識到了第三境的強大之後,也自然而然的被大同軍所收編,包括其麾下的高順等將領。
其實對於整個幷州的呂布麾下的這些武將來說,其中如果算得上大家族的話,也只有張遼一個人的。
張家在幷州算是大家族,其它人包括呂布自己在內,都並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否則的話,他也不會被丁原安排成一個主簿了。
一個武將卻做主簿,若不是呂布崛起,他們家都算不上家族。
不過易飛也並沒有苛責他們,只是要求足夠大的家族,分家分田地,不要再出現世家大族。
對這些戍守邊疆的百戰老兵,整個大同軍,都有額外的優待政策。
畢竟這些為整個國家民族戍守邊疆的人,不應該受到更多的苛責,反而應該得到更多的獎勵,這是他們所作所為應得的。
其實,對於公孫瓚等人,易飛也沒有想要把他怎麼樣,只是他們自己卻害怕加入大同軍,反而跑向了遼東。
其實遼東雖然荒蕪,但也算是一個好比較好的地方,地廣人稀,還有各種野人部落,還有小的國家,對於他們來說,也算是一個好地方,未來具備發展成一個國家的條件,地理位置離幽州也近。
整個公孫家在幽州也留下一部分人,但大多數還是轉移走了,畢竟留下的,都要被大同軍審判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夠被大同軍審判之後還能活下來。
等易飛收編了幷州邊疆的一部分部隊,就順勢對整個幷州進行了佔據。
從幷州北方開始向南,一路橫掃而過。等到軍隊掃過整個幷州之後,又從黑山越過井陘關回到了冀州。
而這時冀州所派遣的各地行政人員,甚至許多還慢悠悠的在趕往幷州的路上,這都由易飛的親衛暫時管理。畢竟佔據幷州並不在這一次的計劃之中,只是打著打著,幷州、幽州就全部打下來了。
這一路下來,小半年的時間也就過去了。不過這段時間整個大同軍治下,各種人才倍出。
極大的緩解了整個大同軍對用人的壓力,甚至許多的佼佼者漸漸的都脫穎而出,雖然還沒有升官,但他們表現已經可圈可點。
整個大同軍的變化也被易飛得知,經過錦衣衛的探查之後,也大概知道了,這是許多中原的門閥士族的,家族精英子弟分出來之後,來到了大同軍治下,開始透過大同軍允許的方式參與進來。
雖然許多還都只是個村長,甚至只是個小吏,但他們的加入必定會造成其它的許多問題。
對於這一點易飛也有些為難。雖然用人上有嚴格的政治稽核,但許多人都是小家小業,改名換姓。真要逐個仔細審查,在這個動亂的時代,又沒有什麼照相機的情況下,想要查到一個人的具體資訊,其實基本上不可能。
當然了,也可以一刀切的對所有身份不明、來歷不明的人直接拒之門外。
但同樣的,如果這樣的話,那大同軍治下的原黃巾軍之中,許多的人其實都來歷不明。大同軍中也有許多各種小家族和世家寒門的人,這是易飛加入黃巾之前就有的。
所以對於此事如何處理,易飛也有些為難,如果他作為一個皇帝,未來要掌控這個世界的話,那他絕對不會允許這些人走進軍政要職。
畢竟這些人,將來以他們的能力,很容易坐上高位,將來肯定要反過來反叛報復的。
但他們確實能夠極大的加快大同軍的發展,有他們的加入,能夠讓這個世界的和平提前許多年。
不管那個時候,他們想要做什麼,反正易飛也不在這兒了。
所以他把相應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同意與拒絕的利弊等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等詳細的意見思路寫下來之後,交給了軍閣和內閣,讓他們去研究討論自己做決定,易飛就不管了,反正將來這些事情也是他們的問題,以及他們子孫後代的問題,對於如何做,就由他們來決定了。
畢竟這對於易飛來說其實沒什麼影響,反正他將來不在這個世界,他們再怎麼反叛,再怎麼造反,那關易飛什麼事?隨著在這個世界沒有牽掛,沒有利益,易飛對這些糟心事越來越不上心了。
雖然大同軍是他建立的,但其實更多的時候他就是當個吉祥物,也就一開始的時候參與了許多,後來的許多軍政事務基本都是軍閣內閣各自處理。
對於權力這東西,初始的時候有些興趣,但其實也就這麼回事。
如果沒得選,如果沒有修行,也許會扎進權力的漩渦。
但有修行,有個人偉力加身,有長生不老,有未知的無窮世界,權力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
所以,無論這個世界未來發展成什麼樣,對於他來說都沒有意義。
反正現在的他,對這個世界即便造成影響,也沒有能量獲得。
所以,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已經沒有利益可圖,如今還繼續帶著大同軍攻城掠地。
一是不想要半途而廢,為這個世界的人掙出一條活路的想法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