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頓飯之前大部分時間都在閒聊,進入正題的時間不長。
而在這不長的時間裡所發生的全部對話和細節……有人回頭去想,才發現:它其實全程都在江澈的氣場籠罩和話術控制之下。
總是刀之將出未出鞘,指扣兩寸稍見刃的那一瞬,其實最懾人。
如同閃電與雷出現之前,在烏雲裡不疾不徐地翻騰,蘊而未發的氣勢,壓迫感總是最強。
相對而言,真是見面就拔刀了,那對手,也就只能悶頭死戰了。
當然,這個過程中其實有出現過可能打亂江澈節奏的“點”,只是它們,都被鄭書記用最讓人無法理解的行事邏輯,野蠻地,捶爆了。
黃廣義想從第一個條件開始討價還價,但是江澈沒有給他機會……一步步,終於到最後,黃廣義開口留人。
“你是不是偷看我那些書了,老江?節奏、緩和、遞進、瓦解,再壓迫……”
“老子天賦異稟。話說你怎麼不看看自己,枉你看了那麼多書,有哪一句用上了,怎麼到了還是這麼野蠻不講理?”
“書上得來終覺淺,知道吧?我這叫融合自身特長特點,化為己用。話說他要是不開口……”
“那就只能真的懟上去。”
在門口,兩個人用最蹩腳臨州方言,最低的聲音,對話著。
褚漣漪無奈輕咳了一聲。
三人轉身,“黃總?”
“江總不用這麼急吧?”黃廣義笑著,上前招呼,說:“來來來,我這還有位朋友,給江總介紹一下……”
他指了一個人,“常先勇,常哥……果美進口家電這一塊,一直仰賴常哥。所以,江總?”
在座有人迷惘,有人愕然。黃廣義這一句是什麼意思呢?
眾所周知,果美前些年的發展歷程中最為強大的一塊,就是黃廣義手上近乎不可理解的低價進口電器貨源……
而現在,作為交換條件,他準備讓江澈共享這一本命渠道。
這很誘人。
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私人家電賣場只要規模不太小,經營涉及進口家電的,沒人敢說自己手上沒出去過一臺“來路不清”的進口電器,包括宜家。
很多人都在等江澈的答案,因為這真的很難拒絕。
但是江澈說:“沒興趣。”他說得輕描淡寫,毫無遲疑。
所有人一下都有些發懵。
黃廣義也是,但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最後一次嘗試,已經宣告失敗了。
黃廣義猶豫了一會兒,抬頭:“如果按你說的,你先收購果美在廠商手上的股份,再回頭以此入股果美,你想要多少股份?”
這是生死題,不是江澈的生死題,而是果美的生死選擇題。
以黃廣義的性格,他可以堅忍、妥協,拼盡全力,放低姿態,去保護自己最後的基業和籌碼,他也有東山再起的自信和決心,所以,他肯一次次讓步……
但若最後,答案是果美被併購消亡,他就會搏,或者乾脆壯士斷腕,找一個足夠麻煩的人出售果美,自己吃虧的同時最後噁心宜家一把。
當然,這些預設,只有黃廣義自己知道。至於其他人,他們或惋惜嘆息,或眼眸中金錢的光輝不斷跳躍。
一切只等江澈開口。
“百分之……十三。”江澈緩緩報出來一個數字。
“……”
一個稍嫌不整齊的數字落在那裡,沒人出聲。
從其他人的角度:不少了,可又好像不夠多,為什麼不多要?明明可以多要的吧?
從黃廣義的角度:如同被割了一塊肉,好痛,可是……沒痛到致命和不能忍,沒痛到需要以死相拼,沒痛到捨得斷腕。
這一問一答,心理上的博弈,多數人沒看懂。
“經營管理方面呢?”終於,黃廣義問。
“保留正常行使股東權利的可能,保留監察權利。”江澈回答:“除此之外,我對果美的具體經營管理沒有興趣,也不認為,我能給出一個人,比黃總做得更好。”
一片注目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