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開玩笑嗎?你哪來的名額?你知道像我們這種私營企業要上市有多難嗎?”
黃廣義連著一串發問。
事實他本人之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甚至嘗試和詢問了解過,但是1994年,上市名額依然是靠“分配”的,國家給指標,具體到地區、行業,或部門。
據說某地連管結婚離婚的民政部門都有一次意外分配到手一個上市名額,很無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而那些苦求上市的私營企業,卻在“規則”、體制和大老爺們面前,處處碰壁。
自己都做不到,黃廣義不認為宜家能做到。
“黃總既然連港城的訊息都查了,為什麼近在咫尺的盛海,卻一句都不問呢?”江澈看著他,微笑說:“盛海有朋友吧?打個電話問一下。”
黃廣義打了,這麼聽江澈的話很丟份,但是相比內心巨大的恐慌,他更急切想知道事實答案。
電話打完。
等待訊息。
黃廣義整個人顯得焦躁不安,突然開口:“出去。”
果美的人愣了愣,老老實實離開包廂,到外面等候。
黃廣義看了江澈一眼……
“你們也先出去吧。”江澈賣了黃廣義一個面子,扭頭說。
於是,宜家的人也暫時離開了包廂。
至此,房間裡只剩下這一對已然廝殺兩個多月的對手,彼此保持著沉默,在等電話鈴響,在等最後的答案揭開。
時間緩慢的流逝。
“其實宜家的資金鍊確實快斷了,對吧?”黃廣義突然問。
“是,很快,黃總睿智。”江澈坦誠回答。
黃廣義終於印證了自己的猜測,得到了今天渴求的答案,知道了,自己其實馬上就要大獲全勝,但是現在……這個答案已經毫無意義了。
一切只等電話鈴響。
“難怪你最近拼死營造宜家優勢必勝的局面……你真的在為上市做準備?……那,我本來可以拼死阻止你的,至少可以讓你在最低谷上市,我錯過了。”
以一種思考的狀態,連續說出來三個斷句,黃廣義說完同時心頭頓時一涼,因為這是他自己做的推斷,而它是如此的合情合理,符合邏輯。
這時候,電話響了。
黃廣義有些顫抖地伸手接起來,安靜聽了好一會兒。
而江澈看起來,毫不關心。
“不可能啊,憑什麼,它怎麼可能上市?”終於,黃廣義開口了,他對著電話喃喃地問。
對面:“……”
“什麼?什麼叫借殼上市?”黃廣義突然大聲,整個人顯得很茫然。
如果回溯前世歷史,中國股市第一例典型的“借殼上市”案例稍有爭議,但絕大多數人認可,是發生在1994年末的【珠海恆通收購盛海稜光國有股份案】。
這一世歷史轉換,中國股市第一例“借殼上市”案,提前數月出現,也換了主角。
“借誰的殼啊?為什麼,憑什麼借他啊?!”黃廣義以一種哀怨、不甘的語氣,對著電話表達著,或者是乞求著,一個否定的答案。
對面:“……”
“愛使股份?”黃廣義想了想,“愛使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那不是老八股之一嗎?他們怎麼可能會同意?那是國有股啊。”
這個問題對面的人其實回答不了。
沒有答案。
黃廣義愣在那裡,突然感覺有人拍了拍他的肩側,轉頭。
江澈迎著他的目光,指了指自己,“我,我同意就好了……我,控股愛使股份,一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