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本站域名:"166"的簡寫諧音,很好記哦!好看的強烈推薦: “陛下,欲練新兵當有精兵,而精兵當因敢戰而得,故臣再請陛下毋令王樸回撥宣大,除此之外,臣請陛下恩准臣有督師之實權,而嚴禁底下之官員越臣而直陳陛下,如非這樣,臣這個督師豈不形同虛設?那還不如直接罷免了臣!”
劉宇亮將話題扯了回來,他提出的這個戰略以及要加徵商稅的主意都不是他的真正的目的,他真正的目的至始至終都是要阻止王樸回撥宣大。
朱由檢此時對劉宇亮已經有了重用之心,自然也不好再將劉宇亮只當做一背鍋俠用。
但朱由檢還是問了楊嗣昌和盧象升兩人:“兩位愛卿現在認為王樸是否還應調去宣大?”
楊嗣昌此時也不知道該支援誰,但他知道調不調王樸回宣大的關鍵點在於要不要讓這支勤王兵馬全軍覆沒於建奴之手。
為大明長治久安計,楊嗣昌自然是不願意的,但他又不願意讓劉宇亮找到說辭說勤王兵馬全軍覆沒於建奴之手就是因為自己支援王樸被調回宣大而導致。
所以,楊嗣昌也不好再做出抉擇,只道:“臣聽陛下聖裁。”
盧象升此時也有些糾結起來,他看得出來,劉宇亮是要讓王樸也要跟著自己同建奴決戰,但他也的確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宣大兵全軍覆沒於建奴之手。
故而,盧象升還是說道:“陛下,即便宣大是建奴在布疑兵之計,即便王樸被調走便未能與建奴決戰,但臣認為為增強宣大防守力量,讓王樸回防宣大更為妥當。”
劉宇亮看向盧象升:“盧公真以為王樸回防宣大,區區不到一萬兵馬,真能增強宣大防守力量?且只增強宣大防守有何用處,現在蒙古諸部已大部歸於建奴,建奴想入關入主中原,何須只從宣大入關,從山海關到宣大乃至榆林,何處不能入關!而盧公難道有意讓王樸擔下棄百姓而逃回宣大的罪名嗎?”
“王樸是下官調回宣大,非畏敵而逃回宣大的!”
盧象升忙急著回了一句。
“盧公這樣認為,能確保所有官員都這麼認為嗎,能確保天下百姓都這麼認為嗎?王樸此時調走,無論是被動調回還是主動逃走,都會失去人心,失去膽魄!被天下人罵為逃跑將軍,還不如此時戰死,方能保住忠名。”
劉宇亮回了一句。
盧象升聽後頗為震撼,他倒沒有想到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如果真的不顧及眼前這個內閣首輔劉宇亮的態度,或許真的會讓他和他的門生們宣揚王樸是逃跑將軍。
“陛下,既然首輔如此說,又兼其為督師,臣不敢再妄言,願聽憑陛下與督師調遣。”
盧象升沒再堅持,語氣和軟了下來。
朱由檢倒是很願意看見盧象升與劉宇亮不合,畢竟這樣他才能放心,至於王樸需不需要調回,他也不是很在意。
因為,朱由檢此時也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建奴不是僅靠宣大就能守住的,或許真的需要劉宇亮提出的“三鎮兩攻一策應策略”,故而,朱由檢決定給予劉宇亮真正的督師之權,吩咐道:“傳旨,加封首輔劉宇亮為太子太師,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賜尚方寶劍,督師天下勤王兵馬,總督、監軍以及總兵以下官兵皆聽其節制!”
太子太師是一種官銜,意味著劉宇亮又多了一個從一品的三孤官銜,算是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抬升,至少要多領一份俸祿。
而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不是說真的同時管這兩個部並撤掉這兩個部的尚書,而是標明劉宇亮現在可以以內閣大學士的身份直接插手吏部和兵部的事務,相當於可以直接插手帝國人事任命與軍事指揮的兩項大權,權力開始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