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一大早。
陸遠就把新布放在了店鋪最顯眼的位置,而且還特地打出了打折促銷的告示。
為了避免和民間家庭作坊生產的粗棉布發生衝突而引發社會矛盾,陸遠沒打算把新棉布定的跟原來粗棉布一樣的價格,他打算把新棉布的價格定得略高些。
不過,前期為開啟市場,陸遠用了打折的方式還是讓新棉布與粗棉布定在了同樣的價位上。
陸遠家的店鋪所在的街道正是布行集中的街道,人流量還算是比較大。
但因為布店實在是太多,所以,真正駐足在一家店鋪裡的客戶還是比較少的。
陸遠不得不親自出來推銷。
當然,陸遠也不是隨便就找個路人進行推銷。
他得選那種有意來買布匹的路人。
這種路人基本上是家境殷實但又不算太富貴的中產階層的人。
比較窮的平民基本上是自己家裡就織布用,自給自足,不會花錢來買布做衣服穿。
而富裕的大戶基本上不用自己採購棉布,而且即便要採購棉布基本上都是直接買上等的江南松江棉布。
畢竟松江棉布在這個時代算是棉布裡的品牌貨。
陸家的新布還沒打出品牌來,很難一下子就吸引到富戶來買。
很快。
陸遠就物色到一名身穿湖綠色底配著藕荷色蓮花繡面的半舊長裙且頭插木釵的婦女。
“這位夫人,您衣服花樣真好看,看得出來,您的繡工是極好的,但您這衣服面料明顯不好,如果用我們店裡的春風布的話,無疑會讓您這件衣服更好看。”
陸遠來到這名婦女面前誇了一句,把自己手裡的新布拿了出來。
陸遠還給自己的新布取了一個品牌名,“春風”,寓意著這棉布如果製成衣服穿在身上的話會如春風般溫暖舒適。
這名婦女聽這陸遠誇讚自己繡工好,自然是很高興的,她本就是副總兵大人府上繡坊的一名繡娘,一直以自己的繡工出色而為榮,如今聽陸遠這麼說,便也有了興趣,看向了陸遠手裡的“春風”布。
“這布很寬啊,這是怎麼織出來的,面料也不錯,會不會很貴啊!”
這婦女一摸到陸遠手裡的“春風”布就愛不釋手起來,連連誇讚著,手習慣性做出取針界線的姿勢在“春風”布上動作著。
“不是很貴,一匹比普通棉布多五分銀子左右,但本店決定在該布新上市前十天打八五折,所以現在和普通棉布是一個價,十天過後才會漲回原價,您如果想買的話,得趕緊買,不然十天後就要多給錢了。”
陸遠回道。
“那我趕緊買一匹!這是銀子!”
這婦女忙拿出錢袋,取了一小塊碎銀,給了陸遠。
陸遠遞給了費叔。
這個時代沒有統一度量衡的銀幣,所以費叔依舊如那日的楊鐵匠一樣也拿秤稱了,然後用剪刀剪出約莫三錢的銀子來,重新稱了後,就又在那婦女原給的一塊碎銀上剪下一小點來,然後和最初剪下的那塊銀子又稱了一下,但費叔發現收的銀子又多了,然後便又剪了一點下來,接著才稱準了三錢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