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和卞玉京再次致謝,目光中滿是感激與不捨:“大恩不言謝,花兄弟救命之恩容我們來日再報!”
伴隨著悠揚的號角響起,霍去病率領三千騎兵列隊向北,漸行漸遠。
趙雲站在高處一直望著這支隊伍消失在目光中,方才依依不捨的返回了軍營。
柳如是和卞玉京默默的陪在左右,沒有說多餘的話,戰友的分別是最讓人傷感的情愫之一,但下次的相逢更讓人期待和憧憬。
趙雲回到營中挑選了一名千戶,命他帶領五百人把關進了囚車的馮英父子押解到南京,交給天子處置,自己率領大軍繼續屯兵徐州,等待指令。
北京,紫禁城。
皇極殿上正在舉行早朝。
首先由吏部、戶部、工部、刑部等各部侍郎出列介紹了下本部昨日發生的瑣事,俱都被朱慈烺一句話決斷,簡潔而高效。
“其他各院可還有瑣事要奏來?”
朱慈烺接過徐來福遞來的茶碗呷了一口,滋潤了下乾渴的嗓子,“沒有的話,就讓兵部和禮部分別介紹當前的軍情與瘟疫,諸位愛卿群策群力。”
“臣有本啟奏!”
朱慈烺話音剛落,左僉都御史李英傑就手捧笏板站了出來。
李英傑今年四十歲,為人清廉,脾氣執拗,屬於那種碰了南牆也不回頭的性格,這些年被他參過的官員不在少數,許多人將他恨之入骨,但朱由檢卻對他很是信任。
原因無他,都察院就是一個監督各級官員的衙門,乾的就是參劾同僚的事情,自然不能用那種處事圓滑,八面玲瓏之人;否則大家小酒一喝,勾欄聽曲,大明不爛到骨子裡才怪。
雖然大明現在也很爛,但控制不住變爛,與躺平擺爛本質是不同的,朱由檢雖然剛愎自用,但還是能夠分清主次。
自天啟年間開始,二十三歲的李英傑就以二甲進士的身份在都察院下屬的照磨所擔任正九品的檢校職務。
李英傑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狀告權傾朝野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差點沒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嚇死,不等魏忠賢發話就把李英傑逐出了都察院。
當然,此時的李英傑還只是一個小小的九品檢校,負責抄寫、校對都察院的文書,還沒有資格談論朝政,更別說上朝議事了。
因此李英傑並不是在天啟皇帝面前彈劾的魏忠賢,而是當街攔住了信王朱由檢的轎子,歷數魏忠賢十大罪狀,請求信王上達天聽。
朱由檢此時有心無力,自己還要防備魏忠賢的暗害,只能好心提醒李英傑少管閒事,踏實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越俎代庖。
李英傑非但不領情,反而當街大罵信王昏庸無能,坐視閹黨殘害蒼生,禍亂大明,真是丟了王室的臉。
朱由檢也不生氣,任由李英傑當街大罵皇室,自己乘轎離開,從那以後李英傑就獲得了一個“李瘋子”的稱號。
到了傍晚,東廠的番子就登門把李英傑下獄,判了個秋後問斬,罪名就是侮辱信王、誹謗皇室。
也該著李英傑福大命大,他的刑期本來被定在九月初一,但在八月底年輕的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於乾清宮,傳位於信王朱由檢。
朱由檢登基後大赦天下,李英傑也在被赦免的行列,僥倖保住性命。
朱由檢站穩腳跟後,開始著手鏟除魏忠賢,他第一個就想到了當街攔住自己轎子參劾魏忠賢的李英傑。
他羅列的十大罪狀言辭犀利,文筆辛辣,直戳魏忠賢的要害,當即下令擢升賦閒在家的李英傑為正七品的監察御史。
從那以後李英傑官運亨通,一直在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之間升遷,到現在官居正四品的左僉都御史。
這些年被李英傑參劾過的官員差不多能夠組建一個朝廷,上至內閣首輔周延儒、溫體仁、薊遼總督袁崇煥,下到不知名的小地方縣令、縣丞……
一品官員他不怕你官大,八品官員他不嫌你官小,這位御史大人每天不是在彈劾就是在彈劾的路上……
看到李英傑出列,在場許多官員不由得猛一激靈,悄悄豎起了耳朵,天知道這個李瘋子又抓住了誰的把柄?
“李英傑,你今天要參劾誰?”
朱慈烺把手裡的茶碗交給徐來福,直了直腰板道,“一會兵部還要稟報京城的戰況,禮部還要稟報疫情狀況,這都是當前的頭等大事,需要滿朝文武群策群力。你要是彈劾縣令、知府啥的,就等退朝後跟吏部商議去吧!”
李英傑杵著腰桿道:“太子爺且慢,臣今日啟奏的也是頭等大事,甚至不在你說的這兩件事情之下,稍有疏忽,怕是會導致餓殍遍野,白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