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十四、天子之威 (1 / 2)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說的就是大明開國時候的都城——南京。

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子朱允炆手裡搶過了皇帝寶座,但他在南京紫禁城裡睡不踏實,時常夢到老爹朱元璋,便把國都遷回了就藩的北京。

從此,大明王朝的國都在北京盤踞了兩百多年,直到現在的風雨飄搖,搖搖欲墜。

今年三十三歲的朱由檢就來過南京一次,那還是十四歲的時候奉了哥哥朱由校的命令前來江南代天巡視,路過南京住了兩天。

朱由檢的心裡並不喜歡南京。

他覺得這個城市比較陰沉,霧氣多,潮溼,住著不太舒服。

相比較來說,朱由檢更喜歡北京的氣候,夏天干燥秋天涼爽,唯一的缺點就是春天和冬天風沙比較大。

“南京,這就是南京麼?”

朱由檢在三千侍衛的護送下,一路快馬加鞭,用了三天四夜的時間,長途奔波兩千多里路程,終於出現在了南京城外,隔著長江眺望這座煙霧氤氳的大都城。

江南魚米之地,百姓豐衣足食,論富庶還在北京之上。

在朱由檢擺脫了劉澤清到達了徐州府之後,徐州知府曹世清立即派人快馬加鞭趕往南京報信,告訴南京的大臣們,大明天子明日上午就能到南京,全城做好迎接準備。

大明朝的制度有些奇葩。

在朱棣遷都北京之後,依舊在南京設定了一整套六部班底,而且還有大理寺、光祿寺、太常寺、都察院等等,機構和北京一模一樣,官職一模一樣,甚至品級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前面加了“南京”二字。

譬如,北京的戶部尚書就叫做戶部尚書,為正二品大員。

而南京的戶部尚書則稱作“南京戶部尚書”,也是正二品。

不同的是,北京的戶部堂官可以進入內閣做首輔宰輔,入閣拜相,而南京除了兵部和戶部有一些實權之外,其他的衙門基本就是個擺設,相當於榮譽頭銜,用來安排那些有功勞的老臣。

此刻的長江北岸旌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至少有數千人在岸邊等候。

在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的率領下,南京戶部尚書馬士英、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副守備太監盧九德、南京兵部侍郎瞿式耜、應天府府尹呂大器等南京朝廷的高官悉數到場,全部穿著嶄新的官袍,精神抖擻的迎接大明天子的到來。

因為所有人都明白,隨著天子來到南京,下去幾年之後,肯定會南風壓倒北風。

那時候南京官員前面的“南京”兩個字將會被去掉,而北京的官員頭銜上面勢必會冠以“北京某某官員”的稱號。

看到漫山遍野的臣民在迎接自己,一路上意氣消沉的朱由檢終於恢復了王者之氣,在馬上振臂高呼:“我來了,我是大明天子朱由檢,我來到南京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史可法的帶領下,在場的數千名臣民一起跪倒在長江北岸,山呼萬歲,聲震寰宇,鳥雀為之高飛,鯨魚受驚沉底。

朱由檢變得意氣風發起來,在馬上伸出雙臂,用威嚴的語氣道:“諸位愛卿平身!”

文武百官參見完了天子,接著參拜馬上的周皇后:“臣等拜見皇后娘娘!”

周皇后雖然一臉風塵,但卻難掩勝利的笑容,翻身下馬抬手招呼百官起身:“諸位愛卿快快平身,哀家與陛下總算活著來到南京了。”

待大臣們施禮完畢後,趙雲翻身下來,來到朱由檢面前單膝跪地:“這一路雖然歷經艱難,但臣總算不辱使命,把陛下安全送到了南京。前方大江鎖路,臣就不過江了,就此拜別陛下,率領三千虎賁返回北京勤王救駕。”

“子龍啊,朕這一路能夠逢凶化吉,多虧了你,既然到了南京,何必這麼急著歸去,住幾天歇歇再走不遲。”

朱由檢翻身下馬,握著趙雲的手一臉不捨,“住幾天休息下吧,讓將士們也歇歇。”

趙雲跪地不起,情真意切的道:“這一路長途跋涉,臣的確感到身心俱疲,相信將士們更加人困馬乏。

可是北京城裡的將士都在日夜堅守,四五十萬闖軍隨時都會攻城,城裡的將士在遭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哪怕援兵多出現在城下一天,也能讓守城的將士們信心倍增。”

朱由檢轉身向史可法、馬士英等人介紹趙雲:“諸位愛卿認識一下,這位就是太子提拔的侍衛,三國常山趙子龍的後裔,因為仰慕祖先風采,便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趙子龍。

是他當先衝鋒,護著朕從闖軍的包圍中殺了出來;是他一路指揮三千虎賁,令行禁止,護送朕以最快的速度從北京來到了南京。

是他在劉澤清這逆賊企圖將朕劫持到鳳陽之時,單槍匹馬混入敵軍,生擒了劉澤清,才讓朕脫離虎口,安然抵達了南京……”

“趙將軍真是了不起啊!”

“忠義雙全,有勇有謀,不愧是三國名將後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