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四十一、不拘一格用人才 (1 / 2)

百官散去,皇極殿上只剩下朱慈烺與五位尚書以及少詹事諸葛亮商議機密要事。

範景文清了清嗓子,說道:“臣舉薦前任兵部尚書侯恂出使闖營,以他的名望和身份應當不會讓李自成懷疑我們議和的目的;而侯恂已經被罷職在家多年,想來李自成也不會加害與他。”

“你說的侯恂啊?”

朱慈烺沉吟一聲,想起了侯恂這個人來。

侯恂今年五十四歲,資歷遠勝皇極殿上的五位尚書,甚至範景文、張國維都曾經得到過他的提拔;甚至盤踞在武昌,號稱擁兵八十萬的左良玉更是視侯恂為恩師,恭敬有加。

侯恂四朝為官,在萬曆年間就以進士出身被任命為山西道巡查御史,後來在天啟年間擔任貴州巡按,因平亂有功,被調入京城擔任大理寺少卿。

侯恂出身於官宦世家,平日裡潔身自好,為官清廉,因此逐漸成為東林黨領袖,被魏忠賢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屢次遭到罷官免職。

朱由檢繼位後剷除魏忠賢,提拔侯恂為兵部侍郎,命他前往湖北統兵鎮壓張獻忠的反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左良玉投靠到了侯恂帳下,並被屢次提拔舉薦,最終從一介小卒變成了手握雄兵,舉足輕重的軍閥。

崇禎五年,因為鎮壓張獻忠有功,侯恂被擢升為兵部尚書調往河南平定李自成、羅汝才之亂,後來卻遭到內閣首輔溫體仁一派的汙衊,被罷官下獄,囚禁了長達七年。

崇禎十四年,農民起義的烽火愈來愈旺,盤踞在武昌的左良玉手握數十萬重兵,卻對朝廷的調遣陽奉陰違,不受管束。

朱由檢無奈之下從大獄之中提出侯恂,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前往河南坐鎮排程,以解開封之圍。

但此刻的李自成起義軍已經從只會種地的農民鍛鍊成久經沙場的百戰之師,不費吹灰之力就擊潰了侯恂統率的明軍,朱由檢盛怒之下遷罪侯恂,再次把他逮捕下獄,到現在一直關在天牢之中。

“唉……我這個便宜老爹啊,形勢一不利了就找替罪羊,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不就是這樣被你逼死的麼?你還是老老實實在南京養老吧!”

朱慈烺在心底嘆息一聲,為死去的忠良們惋惜不已,同時慶幸朱由檢留了侯恂一命,“李從良,立刻去天牢提侯恂來皇極殿見本宮!”

“奴婢遵旨!”

李從良答應一聲,親自動身離開皇極殿去了天牢。

範景文受過侯恂的恩惠,倪元璐和侯恂是故交,看這樣子太子殿下似乎準備起用侯恂,當下俱都欣慰不已。

“太子殿下,侯老是個清官呢!”

王家彥也替侯恂說清,“如今國難當頭,還望太子重用侯老,他定能為國盡忠,鞠躬盡瘁!”

小半個時辰後,李從良帶著一身囚服的侯恂來到了皇極殿。

“罪臣侯恂拜見太子殿下!”

侯恂在天牢裡待了前後九年,上次見到朱慈烺的時候還是兩年之前,從天牢裡出來的路上聽李從良說皇帝出城南逃,北京現在由太子監國,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

朱慈烺上下打量,只見侯恂個頭在一米七左右,雖然面容清癯,身材瘦削,但一身精氣神,舉止不卑不亢,與許多大腹便便的貪官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侯愛卿平身!”

為表歉意,朱慈烺走下鑾臺攙扶長揖到地的侯恂,並躬身作揖:“平叛之事非你一人之過,整個大明的官員都有罪,卻讓你代為受過,本宮在這裡向你賠罪了!”

侯恂不由得百感交集,當即跪地叩首:“臣有負聖望,理當下獄,豈敢心懷怨言?太子殿下如此大禮,罪臣不敢當!”

朱慈烺扶起侯恂先把李自成大軍圍困京城的局勢說了一遍,又把諸葛亮緩兵之計道來,最後請求道:

“幾位閣臣舉薦侯卿出使李自成大營,以議和之名延緩叛軍攻勢,等候各路勤王之師。還望侯愛卿不計前嫌,走一趟闖軍大營。待京師之圍化解,定當以內閣之位相授。”

侯恂慨然領命:“朝廷有難,臣子自當捨身相報,莫說李自成軍中,便是龍潭虎穴,侯恂也絕不退縮。容臣換身衣服,這就去李自成軍中議和。”

“侯卿真忠良之臣!”

朱慈烺對於侯恂的表態欣慰不已,當即宣佈授予侯恂兵部侍郎頭銜,立即換上官服,攜帶幾命兵部的隨從出城前往李自成大營談判。

“太子撥亂反正,侯老沉冤得雪,恭喜侯老啊!”

在場的五位尚書紛紛上前致賀,等朱慈烺起駕離開後,結束了太子監國的第二次早朝。

朱慈烺離開皇極殿後從西華門出了紫禁城,直奔位於大光明殿附近的國庫,目的就是認識一下昨夜召喚出來的荀彧。

署理尚書周文尚散朝後去了戶部衙門,因此國庫的收銀重任由度支部部丞公孫策負責,跟在他身邊的一名文吏正是剛剛被他提拔為助手的荀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