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去吧。”武則天擺擺手,讓周綝下去了。
待到周綝下去,武則天吩咐道:“起駕,朕要親自去看看狄仁傑。”
“遵旨,陛下。”上官婉兒應旨,然後就去準備了。
“陛下為何要親自過去呢?”趙清馨問道。
“朕終究不信狄仁傑會謀反,先生說的對,眼見尚不為實,更何況連見都沒見。”武則天說道。
武則天的突然到來,讓來俊臣有些慌張。
“來愛卿,前面帶路吧。”武則天對來俊臣說道。
“陛下,這牢中骯髒,怎能讓陛下進去呢?”來俊臣說道。
“怎麼,朕就不是人了?別人能進我卻不能。”武則天說道。
“陛下教訓的是,陛下請隨微臣來。”來俊臣說道。
一路走進來,不知道多少人喊冤屈,武則天卻沒有理,而是直接來到了狄仁傑這裡。
衣冠端正,確實沒有錯,武則天上前說道:“狄卿倒是不苦啊。”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曏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狄仁傑卻是正在端著呂氏春秋誦讀,誦讀的正是孔子眼見不為實之典故矣。
這倒是讓武則天又想起張三的話。
“陛下來了,微臣讀書興起,未來見駕還請陛下恕罪。”狄仁傑發現了武則天說道。
“無礙,狄卿讀的什麼?”武則天問道。
“微臣讀的乃是呂氏春秋,所讀正是孔聖人與其弟子顏回之事。”狄仁傑說道。
“哦,讀到了什麼?”武則天問道。
“孔聖人曾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到了這裡,卻又說眼見不一定為實,想來世間萬物之事,若不追根究底,恐難知其真假矣。”狄仁傑說道。
“狄卿說的對,狄卿卻又為何承認謀反罪呢?朕今日來就是來個追根究底。”武則天說道。
“陛下須知,我朝律法,一旦被發現謀反,只需承認便可免去死罪。”狄仁傑說道。
“不曾想狄卿也怕死啊。”武則天突然笑道。
“世間誰人不怕死呢?不過死得其所,卻也是不怕了。死不瞑目,誰會願意。”狄仁傑說道。
“那狄卿是死不瞑目了。”武則天說道。
“陛下說的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若不是臣怕死,陛下又怎麼會今日過來呢,臣怕也是早就死於酷刑之下了。”狄仁傑說道。
“那狄卿何故寫謝死表呢?”武則天問道。
“臣從未寫過,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臣便是萬死也不會寫那物也。”狄仁傑說道。
“若是陛下不信,可以對對臣的筆跡,自然知曉。”狄仁傑再次說道。
“狄卿滿口聖人言,卻讓朕怎麼相信你。”武則天說道。
“公道自在人心。”狄仁傑說道。
“朕就走了,狄卿繼續讀聖人書吧。”武則天說道。
出了大牢,來俊臣算是鬆了一口氣。
“真乃神人矣,先生問朕謀反之罪如何,又問承認謀反如何,今日狄卿卻也是這般,想是狄卿確實沒有謀反。”武則天感嘆道。
“那陛下為何不放了狄大人?”上官婉兒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