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預料的那樣,所以的美好設想,付諸實行後都會有各種麻煩。
而這次的麻煩,恰恰是在猝死鬼自身。
猝死鬼秒換一切畫面,但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不知道該怎麼換。
就像柯妖妖可以秒一切美工,但她自己不會設計,她得按圖來。
曹紅月把電影拍的稀碎,&nbp;&nbp;所有的鏡頭都是素材,在猝死鬼這裡,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拼圖遊戲。
所以這使他的效率一下降了許多。
曹紅月這部片子,他拼了整整三天。
三天時間不算長,但對猝死鬼來說,卻是任務艱鉅。
小鬼們不拿工資,&nbp;&nbp;卻也因此有自己的脾氣和要求猝死鬼表示這活兒太累,你得給我減工作量。
關鍵拼圖遊戲還不是靠人多能完成的,所以李閒雲也開始設計。
最終確定兩個方案。
一就是減少素材需求。一些相對簡單的鏡頭,&nbp;&nbp;能實拍就是實拍。對需要合成的內容,儘可能區塊化。
二就是讓易勝後期做配合,給所有的素材標號。
這樣一來,猝死鬼就輕鬆了。
搞定了這部分後,就剩下一個問題,就是同步問題。
尤其是一些動作場面,經常會出現同步不協調的事。
最終設計下來,決定先場景後流程的拍攝方式。
即先把所有場景拍攝下來後,將場景製作一次,然後將場景在影棚內放出,再進行演員表演,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同步問題了。
不過這麼一來,整個拍攝也就變得越發的流水化。
前期預演,統籌,搞定之後劇組直接拍場地,拍完場地做後期,&nbp;&nbp;做完後期拍演員,&nbp;&nbp;拍完演員再做後期,&nbp;&nbp;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再進行一輪拍攝彌補細節……就跟供應商各方供貨,到最後上產品組裝線一樣。
按這流程算下來,其實時間沒省多少,問題是組別人數降了。
傳統模式一個大劇組三百人拍一百到三百天。
現有模式一個大劇組三百人拍二十到四十天。
改良模式一個大劇組一百人拍一週到三十天。
關鍵演員集中了,不用轉場了,改良模式下的工作天數是流程增加導致的時間省不了多少,但是演員全部集中在影棚拍攝,統統都是五天就能拍完,從此都不用轉場。
跑場地的都是攝影師,美工之類的技術人員,演員是不用去的。
劇組拍攝成本相當於又下降了一倍半左右。
比如以前要轉場去拍國外的景,本來一個大劇組三百人,一去就是幾十天,現在二十個人過去負責拍景就行,演員隨便街上拉幾個湊數主要用於走位,簡單的戲份連走位都免了,人少了效率也高,兩天就能拍完,&nbp;&nbp;然後回來。
這省的成本就野了去。
以前是一個億的製作兩千萬可以完成,&nbp;&nbp;現在這兩千萬可以完成2到2.5億的片子,&nbp;&nbp;還是不注水的。
之所以沒降更狠,還是因為考慮到大牌因素,場地租賃因素等,因為有些場地你租賃一個小時,人家也會給你按一天算,而大牌也不是按時間等比降片酬的。
此外前期籌備都會因此減少很多麻煩,以前劇組還要等化妝,現在不用等了。
我拍我的景,你們家藝人後面直接進影棚就行了,就跟當初何俊偉拍片一樣。
化妝時間再長,最多也就是攝影師和燈光師等一下,其他人都不用在場,那我還怕你時間長?
化妝師們表示很開心我們終於可以求質而不是求速度了。
而且這麼個搞法,就連普通服務和普通vip服務都能提升效率——影棚內的布燈置景,可就比外面方便多了,有時甚至不用布。
也就是說,中小劇組這一塊,利潤都有明顯提升。
所以在確定問題不大後,李閒雲決定幽浮鬼籙第一二兩部就這麼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