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一對鳳凰,一隻熾熱如烈焰般紅豔,一隻冷峻如冰河般湛藍,雙雙拖動長而華麗的鳳尾,並肩翱翔於星辰之下。
展翅高飛間,鳳翅猛然噴薄出火焰。
四條火焰宛如彗星劃過夜空的長尾,繪出四道耀眼的弧光,將整個天際染上了一層神秘而斑斕的光輝。
夜空下,廣場上,人們抬頭仰望,目光緊緊追隨那對在夜幕中舞動的神鳥。
這是多架無人機點亮華彩的燈光,透過工作人員的詳細程式設計與排練,完美復刻出鳳凰的飛翔軌跡,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
人們紛紛掏出手機,捕捉那令人讚歎的畫面。
空氣中瀰漫著肅穆與敬畏,每個人的呼吸似乎都暫時停滯,忘我地凝視著這場天上來客的飛翔。
那飛翔無聲無息的,卻在每個人心中激起了波瀾壯闊的風暴,人們彷彿聽見鳳凰的鳴唳,宛如來自洪荒的召喚,穿越深邃的時空,飛躍歷史的滄桑,橫貫歲月的長河,從渺遠的史前迷霧中鏗鏘傳來,承載著永恆的誓言,不斷迴盪,直至匯入這場畲族人的盛會中,與舞臺上歌唱家的歌聲同頻共振:
“梧桐深處,青翠擁鳳凰,
展翅雲間,羽翼披霞光……”
歌聲裡,兩隻遨遊的鳳凰,身形漸漸消融、模糊,彷彿被星辰吞噬,被夜風吹散,又彷彿飛回時光深處,飛回那遙遠的古代,只餘歌聲,如清泉在山谷中迴盪,如夜風在樹梢間低語:
“山澗清泉,潺潺洗塵忙,
鳳鳴聲聲,喚醒千山黃……”
人們懷著遺憾的心情,收回視線,把目光投向舞臺。
舞臺上,一束束璀璨的光芒匯聚成光的海洋,照亮了整個表演空間。
歌舞劇團的首席歌唱家正身著火紅的鳳凰裝,光彩照人,站在舞臺的中央,在一群和聲演員的陪襯下引吭高歌:
“鳳凰鳳凰,高翔九天上,
鳳凰鳳凰,畲家心所向……”
歌唱家的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感情和力量,彷彿能夠穿透人心,觸動最深處的弦。
舞臺下,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的遊客,無不被這聲音傾倒,心裡讚歎著:不愧是首席!
只有露天舞臺背面草地上的年輕人,覺察出了不對勁。
這聲音他太熟悉了。
年輕人忍不住邁步向著遠處的舞臺走了過去,巨幅戶外全綵led顯示屏的背面是一片背光的陰影,與正面的炫彩璀璨形成鮮明的對比,彷彿世界的兩極。
夜幕中,濃黑的陰影裡站著一個少女,舞臺上那傾倒眾生的聲音,正是從她的嘴裡傳出來的。
這一天是農曆四月八,畲族人的牛歇節,也被稱為歌王節。
白天,畲族人在太姥山脈西邊的鳳山,舉行盛大的歌會。
遊客們來到鳳山,除了欣賞畲族人唱畲歌,品嚐畲族人的“牛角粽”之外,還可以去山上的瑞雲寺遊玩。這座寺廟始建於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林木蓊鬱,香火鼎盛。
晚間,人們聚集到鄉里的廣場,參加“火頭旺”篝火狂歡。
在農耕文明中,耕牛是重要的勞動力,默默無聞地為農民耕作,對於長期居住在山裡,被稱為“山哈”的畲族人來說,耕牛更是重要的親人,它們用辛苦的勞作,幫助一代又一代畲族人養育子女,繁衍生命。
為了表達對耕牛的感激之情,畲族人把每年的四月八定為“牛歇節”。
在這一天,畲族人給耕牛清潔牛欄、梳洗牛身,並繪上彩裝,嚴禁鞭打以定牛魂,不準耕牛下田勞動,並專供好草料和“牛酒”給牛吃喝,以此酬謝耕牛一年的汗水。
現在,畲族人們早已搬出大山,告別原始的農耕生活,但牛歇節依然作為畲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他們的民族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保留下來,且一年辦得比一年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