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部下勸他不要僭稱帝號,但袁術一心想當皇帝,什麼也聽不進去了,已經失去最後一點自知之明。這也是名人很容易犯的自負悲劇,腦細胞退化,對新鮮事物失敏,可自我感覺仍然可怕地良好,加之不甘寂寞,便有種種失態的舉止,發黴的語言,橫生事端,倒行逆施,終於不可逆轉地走向自己的對立面。你當什麼不好,偏要當皇帝,俗話叫“作死”或者“找死”者,即是此意了。
如果說,一個人希望得到他不應該得到的東西,也就是存有非分之想的話,叫做野心,那麼無妨認為這種野心是人皆有之的了。拿破崙有句名言,一個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不是一個好士兵。若是每個人都規規矩矩,只想得到他應該得到的東西,而不想其他,像工蟻工蜂那樣,捧著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飯,在這樣毫無競爭,沒有比賽,不求長短,無所角逐的世界裡,還有什麼進步可言?任何不安於分的想法、做法,在自己是追求,是理想,是奮鬥目標,而在別的利害相關的人眼裡,很可能被視作野心的。
所以,野心不可怕,而是在於實現野心的過程中,不擇手段,狂妄愚蠢,便只有失敗的命運在等待著他了。若是像莎士比亞筆下的麥克白一樣,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如同失控的汽車,在下坡路上滑行,最後除車毀人亡一途,焉有他哉?懂得節制,掌握分寸,步步為營,進退有度,那就是誰也莫奈你何的另外一回事了。曹操未必不想當皇帝,劉備亦如此,孫策、孫權,概不例外。他們的野心比袁術更甚,只不過能夠通達識時,知己知彼,不輕舉妄動罷了。
因為誰要自己稱帝,就等於豎一個靶子,讓眾人當目標瞄準射擊了
袁術和袁紹,可稱為一對難兄難弟,而袁術比起袁紹,也是一個比一個會玩。
其實袁術據壽春時,戶口數百萬,完全可以幹一番事業,穩步發展幾年。可他奢淫肆欲,征斂無度,百姓苦之,袁家的勢力,能夠支撐起來他揮霍,但是不能支撐著袁術作死啊,稱帝這一舉動,真的把天下人給惹怒了,尤其是那些自詡漢室宗親的諸侯。
比如,劉表,劉備,劉嫣。
這個時候能支撐起來軍隊,而且有實力有時間能來打袁術的,也就只有劉備和劉表了,畢竟劉嫣在益州,混的實在不算好。
每個時代,在其風起雲湧,變幻莫測之際,總有一些“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野心家、失意政客、無恥文人,和一些壓根兒就是低能兒、白痴,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的痞子之類,因緣際會,於潮動中被推到了峰頂,居然人模狗樣地也神氣起來。所謂“沐猴而冠”,就指的是這些一下子站在舞臺腳燈前的新貴們。
這大概就叫歷史的誤會了。
有的人連句整話也說不好,智商甚低,可唯闢作威,唯闢作福。有的人作一名衙役,鳴鑼開道,也許稱職,卻位居三司,封疆一方,吆五喝六。還有的,災荒之年,讓沒糧吃的老百姓“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居然做了皇帝。因此,在這些昏庸之輩的統治下,可想而知,大家會有什麼樣的好日子了。
咳咳,諷刺的就是袁術,這傢伙,實在是氣人,一手好牌,被他打的稀爛,不懂得經營發展也就算了,你他喵的能不能懂的審時度勢,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你不清楚嗎?
但是也別小看袁術之類,幹正經事絕對沒有能耐,搞個鬼,搗個亂,下個絆,背後捅誰一刀,卻是十分在行。*董卓的聯軍司令部組成以後,袁紹推薦他負責後勤保障,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斷了先頭部隊的糧草,結果弄得孫堅大敗而歸,差點丟了腦袋。第二件事,華雄搦戰,關羽請纓時,他聽說只不過一個馬弓手,馬上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所謂好事不成,壞事做絕,就是這類人的基本德性。往嚴重了說,國家有這種人,那就是“慶父不死”的局面,社會有這種人,休想有安定平和的日子,一個單位,一個團體,有這種人,那必然是一塊臭肉壞了一鍋湯。
但要讓他真刀真槍上陣的話,那可就洋相百出了。
自古至今,越是這種狗屁不是的傢伙,在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機,還越是容易得意。正因為漢末大亂,袁術所以才能夠牧領一方,稱王稱霸。但這類貨色的通病,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不曉得自己吃幾碗乾飯。以為手裡有孫策抵押的傳國玉璽,便是九五之尊了,而且三宮六院像煞有介事地立了個小朝廷,這玩笑不免開得太過分了。
然而也不奇怪,因為這種人一旦爬上了高位,最容易利令智昏,忘乎所以。這麼一頓操作下來,無人不認為袁術稱帝之舉,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董卓權傾一朝,也只敢自封相國,歷史上曹操位極人臣,一輩子也沒奢望做皇帝。袁術充其量,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角色,賴祖宗餘蔭的世家子弟罷了。曹操對他的評價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一個在別人眼裡,不過死屍一樣的人,竟過了幾天自封的皇帝癮,可見其頭腦膨脹到何等地步。
在袁術得意洋洋的時候,享受著美好的三宮六院,各方的軍隊已經在動作了。
“子昂,太過分了,實在太過分了,他袁術還真敢做,真的稱帝了,還三宮六院,大封群臣,這種人怎麼敢,漢室還沒有倒下呢。”
氣的劉備到處跑,實在是受不了,畢竟他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大漢的皇叔,袁術這麼做,簡直就是在他臉上啪啪的打啊。
“出征吧,袁術犯了天下忌諱,沒人能容得下他,相信其他的諸侯也在出兵了吧。”
與此同時,在荊州,劉表的地盤上。
“出兵,十萬兵馬,給我點齊,我要讓袁術知道,拿了玉璽,不一定就是帝王,不一定就是天命所歸,當年孫堅拿著玉璽沒能在我這裡走過去,今天,他袁術也休想安安穩穩的稱帝。”
劉表一大把年紀仍然熱血未涼,一番話說的下面都有些激動了,可惜他面對的是世家,考慮得是利益,不會輕易同意他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