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嚴河說的這些,對於一部大爆之作來說,一定是標配。
在一個正常的生活圈子裡,其實很少會出現這麼多形形色色、完全不一樣的人,但在影視劇裡一定是這樣的。
因為它需要能夠吸引各種各樣的觀眾,儘可能地把觀眾基數做大。
李躍峰當時在第一季的時候,在他下線之前,他承擔的就是跟陳碧舸的感情線——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跟女主角有從始至終感情線的,就是男主角。
從這一點其實也能看出來,李躍峰的角色人設,必然是要承載女性幻想這一功能的。
而陸嚴河的男主角身份,則主要以他的自閉症和高智商來塑造一個非常不同於常人的角色,走的是另一個功能性,而這樣一個功能性,放在其他的影視劇裡,也許就是工具類的配角。
但在這樣一個非常需要高智商來解迷和破解死亡危局的題材裡,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主角,而且在劇情的烘托下,釋放出比李躍峰這個傳統的男主角人設更大的魅力。
這一次,李躍峰是跟另外一撥人一個小隊。
而另外那撥人,今天都還沒有進組。因為陸嚴河、陳碧舸他們這個主角團的檔期都很緊張,沒法慢慢拍,所有,劇組會先把他們這一部份的戲拍完,儘量把有兩隊同框的戲,放到後面去拍。
李躍峰之所以今天就來了,是因為他的角色在劇情中有一段是因為意外到了他們這個隊伍中,有不少戲份是跟他們一起拍的。
“另外那個小隊的演員,好像全都是京臺控資的影視公司籤的演員。”李躍峰說,“也真是摳,就找了兩個知名度比較大的演員,其他的全都不太熟悉。”
“那隻能摳點了。”陸嚴河說,“就咱們現在這個陣容,再找名氣大的演員來,這片酬的預算不得漲到天上去。”
陸嚴河、江軍兩個人的片酬跟第一季比起來,那都是暴漲了一大截的。
而李躍峰、沈玥、言知盟、林嬋這些第一季的原班人馬,在第一季獲得成功的情況下,重新迴歸第二季,片酬肯定也是要漲的。
這是行業的慣例,也是市場的動作。
明擺著第二季會賺錢的,那大家要起片酬來也肯定不會手軟。
再加上攝製組的工作人員難道不漲片酬嗎?
這樣一來,另一個小隊的演員,必然不可能找名氣比較大的演員了。
電視劇跟電影又不一樣,電視劇的售價是有上限的。
天花板在那兒頂著呢。
陸嚴河說的是非常現實的情況。
李躍峰噢了一聲,“也是。”
只不過,沒過兩天,一份據說是《十七層》第二季的片酬忽然在網上流傳開來:
一部十四集、每一集一個小時的電視劇,陳碧舸的片酬是3000萬,陸嚴河的片酬是2200萬,李躍峰、江軍、沈玥的片酬是1000萬1500萬的區間,言知盟和林嬋則都是300萬。
光是這些主演們的片酬累計就將近1個億。
引發了眾人熱議。
陸嚴河不知道其他人的片酬是什麼價格,但他知道,網傳的這個數字比自己還是虛高了一點,因為他拿的不是固定片酬,他是享受分成的,基礎片酬是一千萬。
一到片場,他就聽到江軍笑聲爽朗地問現場的執行製片人:“我沒有拿到的那部分片酬找誰領啊?”
執行製片人一臉無奈。
“這不就是有人在瞎扯呢。”
不久,《十七層》劇組就發了一條宣告,譴責網上流傳的不屬實的片酬訊息,並直接指出:本劇因為是隻有十四集的精品短劇,演員的片酬模式不可能像常規長劇那樣計算,因具體片酬數字為演員個人隱私,我們不便透露,但可以說的是,每一位主演現在拿到手的片酬數字,都遠遠低於網路上所謂的爆料,但第二季播出的如果仍然能夠像第一季那樣獲得大家的喜歡、認可,獲得好的播出成績,我們每一位創作者都會獲得更多的回報。
這番宣告,只差沒有把分成和獎金兩種片酬模式點明瞭。
但也不能點明。
像陸嚴河和陳碧舸,都是拿的保底+分紅的模式,而江軍、李躍峰他們,則是拿的獎金模式,一旦播出成績達到了什麼程度,就可以拿到什麼程度的獎金。
這也是為了確保製作經費不用因為他們片酬佔據太多預算而緊張,可以大手筆地拍遊輪實景,還可以把每一個關卡都設計得更精細,更真實。
就在這個時候,《年輕的日子》第六期播出,陸嚴河他們所去的農戶,被一群網友吵了兩個星期的留學生農民詐騙家庭,終於迎來了結尾——
一個農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哪來的錢去留學?
答案揭曉,他的留學經費是陸嚴河資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