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嚴河:演唱會?恭喜,我之前都不知道。
柳智音:因為你在國外拍戲,我也沒有跟你說。
陸嚴河:還有票嗎?我想來看。
他從來沒有去過柳智音的演唱會。
柳智音:我問一下他們,你要幾張票?
陸嚴河:能給我兩張嗎?能的話,我問問思琦她明天有沒有時間。
柳智音:兩張票問題不大,稍等一下。
開演唱會的前一天拿票,知道的人都知道這有多難。
但是,因為是柳智音自己要,又是給陸嚴河的,團隊努力協調了一下,還是從他們留的親友票裡勻了兩張出來。
導演聽說陸嚴河要來演唱會,來問柳智音,明天晚上要不要弄一個環節,跟陸嚴河互動一下。
柳智音說:“先暫時不要安排,我得先問一下他的意思。”
對一個開演唱會的歌手來說,如果現場有其他的明星來觀看,不僅是一個很有面子、很有宣傳點的事,也有利於後續演唱會賣票——
不過,對柳智音來說,她的演唱會現在是不愁賣票一說了。
基本上都是搶不著票,一票難求。
柳智音的利害,在於她這些年,儘管也會唱影視劇OST,但她不以這個為主。
她無論是參加音綜,還是唱OST,都是非常有選擇的,只唱跟她自己“演唱風格”相近的作品。
本身柳智音不是一個聲音條件多麼好的歌手,作為偶像出道,哪怕是回國之後,她也沒有強行去改變自己,把自己塞到某個包裝裡,去迎合當時的市場。
她在努力工作,提高自己曝光的同時,也在利用一切的辦法和渠道,去向大眾建立自己的“偶像人格”。
說白了,就是人設。
不過,這跟很多明星的人設是不一樣的。她的“偶像人格”,是在自己真實人格的基礎上,去“明星化包裝”的一種形象。
一個努力、好勝、對自己要求很高、追逐夢想的女偶像。
這樣的偶像人格多少有點平庸,但也是最大眾化的一條路。
包括她在《跳起來》雜誌上,每隔一個季度就會更新一篇的專欄,講的也始終是她在海外的打拼經歷。
她呈現出來的底色就是,她是一個追逐夢想的普通女孩。
在大量的曝光之下,柳智音從練習生到女團再到回國的奮鬥故事,與她作為偶像藝人的形象,完整地結合起來,被很多人知道。
這也讓很多喜歡她的粉絲,某種程度上,是被她的經歷所吸引,所打動。
因為大部分人,其實都是生而平庸、嚮往閃耀的。
到目前為止,柳智音沒有拍過幾部戲,客串的比較多,就一兩個鏡頭,真正有戲份、有故事的角色,都是跟她“偶像人格”很接近的角色,一個倔強、不服輸、努力拼搏的女孩形象。
她的音樂就更不用說了,幾乎全是這樣的底色,哪怕是OST,也絕不唱與這樣底色相沖突的作品。
所以,經過剛回國頭兩年“水土不服”之後,柳智音在國內的人氣就一路飆升,擁有了一大幫真正的粉絲,也有了現在開演唱會的底氣。
像柳智音這樣的偶像型歌手,一般是不會開演唱會的,因為很難賣票。別看有的歌手看上去可紅了,動輒就破紀錄的資料表現,一到需要真金白銀的演唱會,就直接現原形。
柳智音算是這一批年輕偶像歌手裡,第一個開巡迴演唱會的。
陸嚴河趕上的是玉明站的第二場。
陳思琦知道陸嚴河想要拉著她去看柳智音的演唱會以後,驚訝不已。
“怎麼了?”
“我找渠道給編輯部的所有人都買了票。”陳思琦笑著說,“請大家去看,所以,我確實要去,但是我不能陪你去了,我要陪他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