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打成功了”。
這讓這個系列在開發續集的時候,重點只能放在陸嚴河所飾演的亞裔鬼魂的角色上。
如果不這樣的話,第一部的觀眾就很難有效轉化到第二部上。
D19當然不會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的發生。
而這一次的續集,除了陸嚴河,第一部的其他演員都沒有迴歸。因為劇本的設定是第一部的十年之後。
不過,因為第一部的成功,續集來參與主演的演員,基本上都是知名演員。
製作預算一下提高到了五千萬美元。
這其中陸嚴河和穆肯的片酬就佔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不過,對一部驚悚恐怖片來說,製作人員的片酬所佔比例往往更高,尤其是續集。
這一型別的片子,非常吃導演和主演。
去之前,對於自己要合作的人,陸嚴河一個個地做了功課。
來參演的演員們,竟然有兩個都曾經獲得過奧斯卡獎項的提名,不過,提名的年頭都已經有點遠了,都是七八年前拿的提名。
儘管如此,也能看出來,《迷霧》續集在好萊塢有多受歡迎。
其實,仔細瞭解好萊塢的話,就會意識到一件事。基本上如果一部電影票房成績好,好萊塢的主流風向就不會說這部電影是一部爛片。
像國內一些電影都賣到十億以上還被各路人大罵大片的情況,很少見。
簡單來說,好萊塢奉行“票房是王道”的原則,如果一部電影能夠賣得動票房,那就說明觀眾喜歡。如果觀眾喜歡,那就說明這部電影是好的。
甚至就是奧斯卡,一樣對票房高、尤其是某種意義的作品是有濾鏡的。
比如剛結束不久的《魔法壞女巫》,按照中國的標準,這就是一部妥妥的商業片。
結果呢,別人爭得要死要活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和最佳女配角提名,它全拿了。
再往前,無論是《火星救援》的馬特·達蒙,《地心引力》的桑德拉·布洛克,還是《加勒比海盜》的約翰尼·德普,都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奧斯卡選手,但因為票房高,有行業代表性,當然,基礎是演員們都奉獻了確實很好的表演,所以,他們都在當年年度拿了表演獎項的提名。
《迷霧》第一部的成功,讓它的續集被很多一線演員都盯著。如果不是因為《迷霧》續集的第一主角是陸嚴河,陸嚴河相信,可能甚至都有超一線演員願意來演第二部。
想想《小丑回魂》第一部票房大爆之後,第二部成年人篇,那個卡司陣容,你可能甚至都覺得是某個衝奧或者是頂級大導的片子,否則,怎麼能搞得定這麼多大咖來演一部商業恐怖片?
在很多文娛裡,都會寫到一件事:恐怖片是邊緣題材,一般一線大咖是不會來演純正的恐怖片的。
這並不是錯的,本身就有這樣的生態鏈存在。
但《小丑回魂》第二部卻打破這個常規的現象。
原因無他,超一線演員一樣需要一部全球票房爆出5億美元的作品。
誰都不願意錯過這樣的作品。
《迷霧》續集就是這樣的情況。
還好,陸嚴河自己主動或被動地參與了幾次美國的頒獎季,又出席了兩次奧斯卡頒獎典禮擔任頒獎嘉賓以後,他對好萊塢的這些一線明星們也“祛魅”了。
也許之後會在合作中,被他們一些人的演技給再次吸引,但那種“明星光環”之類的東西,是不會存在於他的世界了。
陸嚴河這一次專門帶了一個造型師過去,負責自己的人物造型。
D19一開始還不同意。不過,陸嚴河在第一部的時候,確實因為人物造型的問題,跟劇組發生了摩擦,而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劇組請的那個造型師。
加上這一次陸嚴河態度很強硬,就妥協了,但人家仍然要求,最後採用什麼樣的造型,是D19來定,不能夠跟第一部發生太大的變化。
陸嚴河說:“我也沒有想要來一個大改造,我只是不想再被坑。”
這一次,他們不再是在加拿大拍攝了。
而是在美國。
主要是因為實景也不能用了。
在續集裡,這個小鎮經過十年的荒無人煙的衰敗,跟實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充滿了破敗和寂寥之感。
這讓續集只能夠用CG來處理小鎮畫面。
所以,很多戲都是要在棚裡拍綠幕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