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芸這一次獲得金球獎的提名,讓她的經紀人和經紀公司都非常興奮。
所有關注娛樂圈的人,其實時間越久,越能夠感受到一件事。
如果你把娛樂圈比作一個金字塔的話,你不得不承認,所謂的人氣、紅等等這些無法量化的指標性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幫助你在某個位置站穩腳跟的。
但是,如果你紅成了某個現象級,紅成了一個里程碑,那紅就是你的地位。
只是這樣的人,極少,比影帝、影后還要難得。
每年都有幾個新鮮出爐的影帝、影后,但是,可能好幾年才會有一個現象級的巨星冒出來,甚至十年都冒不出來一個。
而在演藝圈,任何一個演員,往往都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叫人氣(知名度),一條腿叫成績(獎項)。缺一不可。當年湯唯被稱為大花守門員,就是因為她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在大花那個圈子競爭的了,但是,成績卻還不夠。
不是依靠這兩條腿走路的,其實很難闖進一個固有的圈子——所謂超一線明星的圈子。
事實上,任何一個時代的明星可能都要感謝自己的競爭者。沒有競爭者,一個人的威武,其實最後會變得獨木難支,最後神格不在,比如九十年代的寧靜——
她當時是真的沒有競爭對手,獎項比她硬的沒有她紅,比她紅的沒有她作品硬,結果,當四小花旦變成四大花旦,再捲成大花圈,她這個比鞏皇差了一輩又比四大花旦多出一些資歷的影后,慢慢就被這個行業“排擠”了,不是她不夠紅,是她無戲可拍了,是來找她拍的戲——都不“專業”,讓她最後都不想拍了。
華娛史上,最標誌性的“四大天王”和“四大花旦”,幾乎壟斷了各自一個時代的明星星光,其他人無論取得什麼樣的成就,或者無論一時能紅到什麼程度,只要沒有捲進這個競爭生態圈裡,最後都會被“淘汰”。
詹芸現在就面臨著這樣的情況。
目前,國內演藝圈裡女明星的生態位,從陳碧舸領銜的頂級位置往下,就是江玉倩她們那幾個人長期霸佔的超一線女明星——張瀾現在隱隱約約有要被淘汰出局的徵兆了。
再往下,就是詹芸她們這一批當紅女演員。但是,詹芸有一個很尷尬的地方,在於她雖然很紅,但是,她的代表性角色太紅了,而且,每年都有一部《老友記》出來,讓行業也拿不準,到底紅的是她詹芸本人,還是她的角色。
很多人以為,演員紅和角色紅是一回事。不是那麼回事。角色的紅能夠有多少轉化到演員身上,決定了這個演員的星光。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美國女演員,伊麗莎白·莫斯,這個名字你也許沒聽說過,但是,她主演的《使女的故事》,你應該或多或少聽說。
往前,她有《白宮風雲》和《廣告狂人》這兩部同樣名氣極大的主角美劇。
往後,她主演了口碑名氣都不錯的《迷湖之巔》和《閃亮女孩》,用中國女演員的話來說,花期長得嚇人,永遠有熱劇在手,沒有斷過檔。
甚至她主演的電影,成績大多其實都很不錯。
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名單,沒有人在梳理美國女演員的時候,會把她放進去。
她本人的星光太弱了。
稍微關注一下好萊塢,就可以看到,一部《後翼棄兵》就讓它的女主角安雅·泰勒喬伊爆紅全球。《使女的故事》可是一點不遜色於《後翼棄兵》火爆程度的劇。
一個人身上到底有沒有星光,真的是一門玄學。
如果沒有,你真的就只能老老實實地走演員這條路,靠戲保人,就像《榴蓮飄飄》的女主角。
但如果有呢?
比如詹芸。任誰都看得出來,詹芸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女明星。在詹芸的身上,有著一個在很多當紅女明星身上都感受不到的東西——鄰家的親和力,這種鄰家的親和力還建立在她非常閃耀而不是普通的前提下。
這種特質,陳碧舸和江玉倩身上都沒有。
可是,行業裡都認為,這是角色的加成。如果未來詹芸不演《老友記》了,《老友記》不拍了,詹芸身上還能給觀眾這種感覺嗎?
持疑。
所以,媒體在做各種盤點的時候,比如新一代女演員排序,比如新小花圈生態位,等等,都有點不知道怎麼排詹芸。
論人氣,論熱度,論紅,她在年輕一代女演員裡,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但是,論成績,論作品代表性,論作為一個演員在大家心中的發展前途,她又充滿了模糊。
這讓她在演藝圈的地位其實很不好定位。
但是,這個時候,一個金球獎的提名就讓詹芸的處境發生一些改變了。
不是別的,不是金球獎這個提名在專業上有多高的含金量,而是它忽然就讓詹芸的“國際化星光”具象化了。
詹芸是可以跟著江玉倩一起去走國際化明星道路的。
影后?演技精湛的女演員?
問題是,現階段,他們也沒有打算讓詹芸走這條路。
詹芸那邊的團隊來跟汪彪溝通,看看金球獎的紅毯,是不是詹芸和他們一起走,還是單獨走。
汪彪問了一下陸嚴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