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琦轉發該預告片,寫——
本節目由爆款節目《天台告白》製作人辛子杏策劃,.幕後小故事:我問,姐,宣傳《情書》,有什麼好的想法嗎?姐說,她得先看看電影。她看了這部電影以後,說,她想做一個節目。我說,姐,咱們宣傳預算有限,沒辦法用一部電影的宣傳預算全部用在做一個節目上。姐說,我不管你的宣傳,我要做這個節目。我懵了,姐說做就做了。
而隨著這個節目開始發酵,《情書》的放映活動也在繼續。
它沒有像《榮耀之路》一樣走長線電影路線,而是在各地舉行特別放映場。
主要都是大學校園。
《情書》的國內發行是貓尾負責。龍巖當時想要競爭,但是出價和發行條件不如貓尾。再加上貓尾對於這部電影的發行策略,更符合陸嚴河的想法。龍巖對於這部電影的發行策略,竟然就想走簡單粗暴的大明星、大片路線,陸嚴河一聽就直搖頭。
這部電影要是敢走那種大明星、大片的發行路子,估計會被一大幫觀眾質疑“掛羊頭賣狗肉”,這可不是《假死都不行》那樣的愛情喜劇。
《情書》確實就應該走觀眾口碑路線,尤其是學生口碑。
用它在學生群體中掀起的“青春緬懷”話題,看看能不能將這個話題的熱度運營出更大的效果。
陸嚴河和陳碧舸兵分兩路,開始在全國各個大學出席放映活動。
一個明星要出現在一個大學的話,基本上這個學校的師生都能聽說相關訊息。一個學校的師生,基本上也都有好幾萬。
這些放映活動都是要搶票的,這個時候就體現出貓尾作為發行方的能力了。每到一個城市,一個學校,都要有人提前踩點學校的放映場地,帶著放映的裝置和帶子做好除錯,然後線上上制定購票程式。貓尾有技術、有全國網路、本身也有購票平臺,所以,完全能夠實現這樣的全國高校放映活動。
這樣的宣傳,陸嚴河跑了五天的時間。
真的非常消耗精氣神。
隨後,他又跟陳碧舸、章若之、李頌繁、萬欣他們幾個一起上了兩檔國內最紅的綜藝節目,來做電影宣傳。
《你好嗎?我很好》這個節目有著天然的話題性。
跳起來這邊在這個節目的廣告分成與版權合作上做出了比較大的讓步,以此讓北極光影片和冰原影片在網路上為這部全素人的節目投入更高的宣傳經費,引流。
這檔節目也不出意外地在網路上火了。
暗戀這兩個字,光是說出來,就一定會在某些特定的平臺上,吸引人點進去看。
而這個節目,更是在各種觀察類節目層出不窮的當下,忽然把男女之間已經被解剖得體無完膚的那點關係,重新拉到了時間的長廊兩端,讓人再一次重新體會到了年少時候那種不敢開啟心門的緊張羞澀,以及長大以後回顧過去的悵然若失與深深遺憾。
男女之間那種最朦朧、最曖昧的心動感,也因此重回人們的心頭。
而兩期節目的播出,都會在開頭、結尾、中間轉場的時候,以“電影臺詞”或者是某個電影鏡頭畫面的方式,巧妙地插入《情書》,將電影與這個節目的內容天衣無縫地結合,直接拉起觀眾對電影的期待。
當七月來到尾聲的時候,《情書》這部電影已經在各個社交平臺、尤其是大學生活躍的幾個平臺,把話題給鋪開了。
這是一部非常不怕劇透的電影。
畢竟電影一開始就把男主角死了這件事給拋了出來。
這部電影甚至是一部越劇透越能吸引別人進電影院觀看的片子。
因為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情緒共鳴和感染。
而在這個時候,《情書》的宣傳之旅也就準備按計劃暫停幾天時間。
陸嚴河得去拍《颶風2》了,拍完回來,就是《情書》的另一條宣傳線——媒體放映場了。
那是另一場仗。
當然,他們主創人員的線下宣傳是暫停了,線上的卻不會。
小半個月下來,《情書》的想看人數已經突破了35萬,票房機構對票房的預估,也突破了5億,宣傳成效極為顯著。
接下來就是看這個由資料呈現出來的好形勢,是否能真的轉換成票房上的真金白銀了。
過去也發生過太多次的“滑鐵盧”。大家都還不敢真的放下心來。
電影上映永遠都是這樣,不到首日票房出來,永遠不可能真正放心地知道,這部電影是不是真的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去看它。
想和真的去,是兩回事。
月底,陸嚴河非常低調地帶著自己的團隊飛去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