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我突然想起來,我們三個人是不是這個夏天都有戲要上?”陸嚴河忽然想起來,問。
“應該是。”李治百點頭,“顏良你的《流光引》也是這個夏天播吧?”
“對。”顏良點頭,一臉愁雲慘淡,“我真不敢想,我在這部劇裡到底是什麼樣子,真的想象不到我自己演了一部古偶。”
“我也很好奇。”陸嚴河笑,“平時古偶我不怎麼看,就看了李治百和其他幾個朋友演的,有一說一,《流光引》的本子是我看過的古偶本子裡面,相對不那麼套路化的,我還挺期待。”
顏良:“現在周平安都有點後悔讓我接了《流光引》這個劇了。”
“為什麼?”李治百疑惑地問。
“因為周平安認為,我接連幾部播得好的劇,都是現代背景的題材,又能演正劇,這是我在這個年齡段的一個優勢,他怕我在《流光引》這部劇裡口碑翻車。”顏良看著他們兩個人一直在吃冷盤,實在是被勾得有點饞了,忿忿地拿了一個桃開始啃。
李治百:“那我覺得你演這個古偶還是演得挺好的,你前面幾部戲,都不是粉絲向的戲,限制了你的人氣積累,還是《流光引》這種劇才能夠真正地幫你積累粉絲。”
陸嚴河點頭,表示同意。
“你看我演了這麼多戲,其實很大一部分粉絲——不包括只看我戲的觀眾的話,其實都是《暮春》這部電影帶來的。”陸嚴河笑著搖頭,“粉絲還是更喜歡看到一個在形象上帥的、英俊的、有魅力的偶像。”
真要形成“粉絲效應”,還得是偶像這種路子。這跟再當紅的演員都不是一回事,也沒有哪個演員的粉絲會像運營自己的事業一樣,去運營自己偶像的事業,在各個方面投入自己的力量。
陸嚴河和李治百說的都是這個方面的東西。
大牌演員的前提,一定是有市場為他背書。
而市場的基礎,就是你粉絲的購買力。
為什麼在國內,偶像流量的地位沒有它們剛冒出來的時候那麼高了?本質上而言,也是因為他們剛冒出來的時候,都覺得他們代表了一種瘋狂的購買力,各項資料都指向一個遠遠高於過去傳統印象的價值。但市場檢驗最後發現,他們等價的購買力,沒有那麼強悍。
如果他們的專輯能暢銷數百萬、上千萬,如果他們主演的電影票房能夠有數十個億,什麼影帝影后,都一邊去,什麼國民喜劇演員、票房大咖,都一邊去。
為什麼韓流——尤其是KPOP,明明也是偶像派的路子,卻慢慢地從一個邊緣位置,竟然在這幾年突然成了世界性的、主流性的娛樂圈力量?甚至還打進了好萊塢,正兒八經地拿下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獎項、資源?
因為他們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大量的粉絲,真粉絲,能為他們貢獻其他明星望塵莫及的真金白銀的購買力。
所以,陸嚴河從來沒有否認過粉絲的力量和意義。他只是不接受被粉絲左右,變成一個被粉絲意見牽著鼻子走的藝人。就算是已經到了他現如今的位置,他也始終不認為,自己就可以真的脫離粉絲的支援了。
顏良需要粉絲。
周平安敲門,走進了馬副總的辦公室,說:“馬總,顏良的新劇馬上就要播出了。”
馬忠全問:“《流光引》那部劇嗎?女主角是張瀾演的吧?”
“對。”周平安點頭,“這是顏良第一次主演古偶劇,他在這部劇裡的人設也很不錯,有希望讓他踏入頂流的行列。”
“他現在就已經是一線了,不算頂流嗎?”
“跟李治百相比,他不算。”周平安說,“顏良幾部大爆的戲和角色,都不是粉絲向的,他的粉絲組成,還是劇粉偏多,而不是一心一意地喜歡他這個人。如果李治百在演戲上有顏良這樣的運氣,李治百可能就已經是第二個陸嚴河了。”
馬忠全聽到陸嚴河的名字就皺眉。
“你之前跟我說過,你覺得顏良沒有希望走到頂流的那個位置。”馬忠全說,“他的基礎條件太弱了,不是能成為讓女孩們瘋狂喜歡的外形。”
“我現在仍然是這個看法,我也沒有想過要把他打造成讓女孩們瘋狂追逐的頂級偶像。”周平安說,“只是他現在的粉絲黏性太低,各方面的資料,都需要我們內部的資料組去維繫,否則就會暴露他忠實粉絲不多的事實。《流光引》這部劇如果能夠讓他順利躋身頂流,以他這幾年的履歷,會更有利於後面更上一個臺階。”
馬忠全點點頭,問:“那你想做什麼?”
周平安:“我想要申請一筆營銷經費,在他劇宣期間配合做好相關的營銷。”
周平安沒有覺得馬忠全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