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情書》沒有獲得影評人的力挺,在他們眼中有“故意討好觀眾之嫌”的話,《假死都不行》,在他們口中,就成為了一個明明可以拍出好作品的導演、淪為用滑稽行為取悅觀眾的小丑——
只能說,這些影評人誇你的時候不吝嗇語言,罵起你來,也是刻薄又尖銳。
《假死都不行》場刊開分2.7,位於中上區域。
不過,李治百的表演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評,甚至被一些媒體誇張地形容“也許這一屆觀眾會把最佳男主角投給李治百,畢竟他在《假死都不行》裡太有性吸引力了”。
主競賽單元兩部華語片都首映結束,成績都算不錯。
關鍵是,兩部片子的媒體討論度都很高,為電影帶來了很高的關注度——
對片方來說,好處就在於海外很多片商都來洽談發行權了。
而在同一天,跳起來劇場的開篇之作《少女奇遇記》,在嶽海臺拿下了0.62%的收視率,相比起前期擂鼓彷彿響到天上去的宣傳陣仗,以及陸嚴河之前創作的收視率奇蹟,這個數字似乎不夠看,顯得好像“撲街”了,可對於一部新人導演、新人演員的全新班底來說,這個收視率又完全可以打一個漂亮的分數了。
陸嚴河自己忙得腳都快起飛,還惦記著給主創們都發了一條祝賀訊息。
他也轉發了一條跳起來劇場的“慶祝海報”——
新人班底,漂亮成績!
在那些不明就裡、故意唱衰的聲音裡,他這個姿態其實就是在旗幟鮮明地告訴所有人,這個成績已經足夠好了!
只不過陸嚴河確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顧及跳起來劇場那邊的事情了。
他正在忙著《情書》的海外發行談判。
D19似乎是想要再一次複製《榮耀之路》在北美的成功,認真地跟陸嚴河溝通了好幾次《情書》在頒獎季可能會得到的收穫。
他們似乎非常堅定地認為,《情書》能夠在最佳外語片這個獎項上獲得收穫。
陸嚴河自己則不太相信。因為《情書》不是北美頒獎季喜歡的路子。《榮耀之路》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那都是妥妥的北美頒獎季最愛的。
而曾經幫陸嚴河運作過《榮耀之路》的美國綠谷影業的施密特·勞利,顯然跟陸嚴河也持相同的看法。
在《假死都不行》的首映之後,施密特·勞利就來找陸嚴河溝透過,他對《情書》的判斷,認為這部電影沒有必要走頒獎季,走頒獎季反而會影響這部電影在北美的成績——
畢竟一旦走了頒獎季,卻沒有走出什麼收穫來,會給業內和市場都造成一種“這個電影不太行”的印象。
施密特·勞利跟陸嚴河說:“它應該走媒體和觀眾口碑的路線。”
陸嚴河回去以後,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目前各個片商的報價和發行思路,又和陳梓妍、徐天明他們開了兩次會,討論《情書》的情況,最終還是決定以600萬美元的價格,把北美的發行權給美國綠谷影業。
隨後,日本、韓國、英國、法國這幾個比較大的市場,都相繼以七位數的價格被各國的發行商拿下。
尤其是日本,幾家發行公司競價非常利害,他們似乎都看中了這部電影會在日本市場有非常好的票房表現,最後被日本的東山影業以45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日本的發行權。
這樣一瓜分之後,Maxine和HP這些流媒體商對《情書》的興趣就不大了。各國拿下的發行權,是包括流媒體發行權在內的。等於Maxine和HP想要讓這部電影對某個國家的使用者上線,還得從他們手裡再買播放權。
實際上,如果陸嚴河他們願意直接把海外獨家發行權給任意一家流媒體,他們出的價格,可能都比這些分開出售加起來的數字還要高。但陸嚴河他們是認為,現在靈河建立多樣化渠道的需求,遠遠高於一部電影帶來的版權收入的價值。
徐天明、萬青青和宋姜他們現在就是需要藉著《情書》這樣一部電影,建立跟各國發行商的聯絡,並以此來“交學費”,為以後的電影發行積累更多的資源。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基本上就是圍繞著《情書》的海外發行跟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談判。
最後,零零總總地加起來一算,《情書》在荷西電影節期間,一共賣出了32個國家和地區的發行權,共計2940萬美元。
光是海外發行這一塊,就讓《情書》大賺了一筆。
美國《綜藝》雜誌報道了《情書》在荷西電影節交易市場“大受追捧”的現象,但同時也提出,靈河其實拒絕了好幾家流媒體更高的報價,仍然堅持要在傳統院線上映,“據悉,有一家流媒體平臺甚至報出了5500萬美元的天價”。
陸嚴河看到這個訊息,也很無語。
都不用問,這個所謂的“據悉”,肯定是Maxine自己放出去的訊息。反正也買不到了,直接報出一個誇張的數字,顯得自己誠意極大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