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非常規的照片,當然越是流量高。
陳碧舸都跟萬欣說:“陸嚴河跟吃了藥似的,他以前也沒有這麼瘋。”
萬欣看向陸嚴河的眼神,滿眼都是欣賞。
“他為了電影受到更多的關注,也是很努力。”
陳碧舸:“那要不我也努力一把算了。”
“啊?”萬欣有些疑惑地看向陳碧舸,不知道陳碧舸想要做什麼。
下一秒,陳碧舸忽然就湊過來,在萬欣的左側臉頰上親了一口。
萬欣驚喜地睜大眼睛。
第一時間看到這一幕的攝影師們,發出了興奮的喊叫聲,閃光燈炸了鍋。
陸嚴河轉頭看去,笑著攤開雙手,表示自己比不過了,沒轍了。
國內,各大平臺熱搜榜上,一大堆實時熱搜詞條蹭蹭往上漲:
#陸嚴河瘋了#
#萬欣優雅黑天鵝#
#李頌繁我拿這小子怎麼辦#
#情書荷西電影節#
#陸嚴河你是不是忘記你老婆了#
#陳碧舸紅毯獻吻萬欣#
……
這就是一個頂級電影節的影響力。
《情書》為荷西電影節帶來了中國的關注,荷西電影節也為《情書》鍍金,以它自身的影響力,為《情書》站臺。
整個荷西電影節這段時間,《情書》和陸嚴河就沒有下過熱搜。
每天都有新的物料,新的內容。
前天是他們聚會上的快問快答,昨天是顏良放出來的陸嚴河酒後“話癆”現場。
《情書》的曝光大幅提升,在幾個平臺的“想看”也激增。
現在,人人都在等著《情書》在荷西電影節首映後的第一波評論。
好幾個電影市場分析平臺都關注到了網上的一個趨勢:似乎全網都在期待《情書》能夠在荷西電影節獲得一個大爆口碑。
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趨勢。
這意味著觀眾對一部電影有了參與感。
他們希望一部電影成績好、口碑好。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們會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付出比一般的觀眾更大的熱情,比如走進電影院看電影,比如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推薦這部電影,比如自發地去幫助這部電影做宣傳。
在一家票房預測機構的內部,他們默默地把《情書》2.3億的票房預估數上調到了3.5億。
而這個時候,業內忽然意識到一件事。
《情書》的國內發行公司,是不是還沒有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