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點半,《十七層》第三集在京臺準時播出。
實時收視率第一時間反應了過來。
1.47%的開局把所有關注著這個資料的人都給驚了一把。
網路上,很多網友都在實時更新自己坐在電視機前面看劇的畫面。
陳思琦注意到,很多人都是從北極光影片看了一、二集以後,迫不及待想要看到第三集,所以就選擇了週五晚上收看電視。
她敏銳地察覺到,這會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馬上把自己的想法發到了《跳起來》的自媒體群裡,找今天值班的編輯去寫這個選題。
《跳起來》自媒體現在有四個專職編輯,他們進行了排班。值班這天,倒不是別的,而是出現這種臨時性的、突發性的選題,就要由值班的編輯馬上寫出來。
自媒體很看重搶先機這一點。
而磨練出來的速度,讓第三集都還沒有播完,這篇稿子就已經出來了。
《十七層,網播反哺電視臺收視率!陸嚴河再一次實現收視率奇蹟》。
陳思琦:“嗯,你可能都難以相信,我們雜誌就有好幾個作者收到影視公司的邀請,想讓他們創作劇本。”
陸嚴河:“《十七層》本身題材就有天然優勢,只要大家看進去了,一定會被吸引著往下看的。”
十點半,第三集播完,網路上關於《十七層》的討論呈指數型增長。
陸嚴河想說“別說賭氣話”,但他覺得如果自己這麼說了,陳思琦估計就真的要賭氣式的掛電話了,於是,他又把話嚥了回去。
“確實,而且這個劇本就寫得很好,剪得也好,一集一個關卡,既有主線,但每一集又相對獨立。”陳思琦說,“我感覺《十七層》這一次周播成功,會帶動很多劇真正地開始探索周播模式的,畢竟,周播的話,可以讓一部劇的熱度維持得更久。之前周播在我們國內做不起來,是因為試水的幾個周播劇,播出效果都不好,撲街的多。你這一次《六人行》也好,《十七層》也好,都做得很成功,集數都很少,一個八集,一個十幾集,集均成本雖然高,總成本卻比很多電視劇低多了,也更有利於平臺控制風險。大家看到成功不是個例,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出現了兩部,接下來估計會出現不少想要複製周播奇蹟的專案了。”
“我看《十七層》,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竟然還有些能夠理解李夢,不對,不是理解,我甚至是有些羨慕李夢,她是個孤兒,雖然生活很苦,可也避免了遇到一個很糟糕的家庭。”陳思琦說,“這兩年,我爸跟劉薇安對我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我爸,現在對我客客氣氣的,就好像對待一個客人一樣,小時候我還挺希望他這樣的,少受一點劉薇安的挑撥來管我的事,現在他管不著了,明顯也不想再管,我反倒有些難受,人也是賤。”
陳遠知已經由保母帶著去睡覺了。
陳思琦嘖了一聲,直接刪掉了後面那句話。
“發。”她看完以後,就只做了這麼一個修改。
陳思琦關掉電視,看了看四周,忽然萌生出一個念頭。
招仇恨。
陸嚴河說:“但是目前並沒有多少適合周播的劇本,現在的劇本還是以原來的長劇劇本為主。他們想要做短劇的話,都從劇本階段開始就根據周播的特質來打造劇本。”
她是不是可以自己去買個房子了?
“不說這個,《十七層》挺好看的,而且,我有預感,這部劇後面會爆的,雖然說現在已經很火了。”陳思琦說,“我感覺我身邊很多人都在看,這麼大規模地追看一部劇,我感覺上一次還是《六人行》的時候。”
陸嚴河嘆了口氣,說:“人之常情,他是你爸,你這輩子都不可能割捨掉的。”
陳思琦:“但我看他挺能割捨掉我的。”
陳思琦對自己這樣的難受似乎難以接受。
陳思琦是在她家看的電視。
一樓只有她一個人在。
她爸和劉薇安晚上有應酬,都沒有回來。
這樣的話,她就不用再住在這裡。
陸嚴河有些驚訝,問:“來找我們的作者嗎?他們為什麼不找成熟的編劇?”
“具體原因我就沒有了解了,反正影視公司找編劇本身也是廣撒網,養蠱式培養。”陳思琦說,“基本上,只要是跟文字打交道的人,或多或少都收到過這樣的邀請。”
陸嚴河:“那我們有人去做嗎?”
陳思琦:“暫時還沒有作者去嘗試,雖然說是影視公司主動邀請,可其實也不是說讓他們去做主筆的,都是給知名編劇打下手的,報酬不高,他們都跟咱們簽約了,可以正正經經地靠著發表作品、寫書來賺稿費,何必去賺他們那點錢。”
陸嚴河恍然。
陳思琦:“《跳起來》只是我們的大本營,現在我們很多個自媒體號,涉及到影視、娛樂、美食、閱讀、人物訪談……大大小小加起來都有十三個,用稿需求量也很大,大家如果想要多賺一點稿費,也可以來這些自媒體號寫專欄,主要負責我們的主題,寫得好,我們都發。”
陸嚴河聽陳思琦這麼一說,驚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