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明,一家最近在網上很火的麵包店。
陳思琦手裡拎著一袋麵包,推開玻璃門,走出麵包店。
她正在用藍芽耳機跟琳玉打電話。
“我們中你的英語水平最好,而且,之前也是主要由你負責影視這一塊內容,威尼斯這一趟你去最合適。”陳思琦說,“所以,得辛苦你跑一趟了,到時候還要請你帶上李彼,我準備讓他也在他的短影片欄目中專門做一期威尼斯專欄。”
“嚴河的部分當然要單獨做,但是,除了嚴河,我們也還可以做很多其他的內容。”陳思琦說,“你帶李彼做一個方案吧,我們兩天後討論,你看怎麼樣?”
“沒問題。”
掛了電話以後,陳思琦琢磨著該怎麼利用好這一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提高《跳起來》的影響力。
她馬上又在編輯群裡說:可以做一個華語電影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歷年來的回顧,不過這個選題肯定有很多人做,看看能不能做點什麼不一樣的。
白雨馬上提議:能不能邀請到曾經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拿過獎的影人來分享一下他們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經歷和故事?
陳思琦:這個思路不錯,可以試試,我們以《跳起來》的名義去給這些影人老師發邀請,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分享。
白雨:OK。
徐子君說:除了做我們自己國家獲過獎的影人,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去採訪一下往年在威尼斯拿過獎的電影人?如果有幾個人同意接受我們的採訪的話,肯定能做成一個關注度很高的選題。
陳思琦:海外那些電影人的聯絡方式,我們都沒有,誰有辦法能夠聯絡到他們嗎?
徐子君:我們沒有他們個人的聯絡方式,但是網上查得到他們的經紀公司和經紀人是誰,一般經紀公司和經紀人的聯絡郵箱還是能查得到的,我去嘗試找找看,給他們發郵件?
陳思琦:OK,如果真能夠獲得一到兩位的同意,那就太好了,我們以後是一定要走到國際上去的。
徐子君:嗯,這個我來弄。
琳玉:我還有一個想法,咱們的電影號是否可以去分享一些世界著名影評人關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獎電影的評論或者採訪文章?過去這麼多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選出來了很多的電影,也有很多在電影領域引起了很多關注和討論的影評,這些內容除了真正的電影愛好者,很少有人會主動找來看,藉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舉辦的熱度,也許會有很多讀者感興趣也說不定。
周木愷:做一個“關於我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來稿徵集也不錯,咱們一直都在各個號長期徵稿,以此為主題做一個專題徵稿,應該也能收到很多影迷的關注。
陳思琦:可以,大家提的建議,我覺得都挺好,@餘朗,你跟進一下大家提出的建議,做一個時間表和任務分工出來。
餘朗:OK。
這是現在《跳起來》編輯部最核心的人群,經過兩年時間的磨合,大家已經漸漸地變得默契,也懂《跳起來》的定位,想要做成一個什麼樣的媒體。
關鍵是,這一幫人,全都是在校大學生。
要麼是來自十三中的老同學,要麼是陸嚴河或者陳思琦現在的同學,都是很熟悉、很信任的人。
大家都是從高考中千軍萬馬殺出來的,基本素質在這裡,歷練夠了,工作能力就磨出來了。
從前很多事情,陳思琦自己不懂,卻因為是主編,必須硬著頭皮邊學邊做。
現在她仍然有很多東西都不懂,壓力卻沒有那麼大了,因為她身邊有一群可以信任的人,幫她分擔壓力,一起邊學邊做,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越來越專業,開始獨當一面。
希望這本雜誌能夠越辦越好。
陳思琦剛才說,未來一定要走向國際化,這並非她的口號。
這是她真正的目標。
她的野心很大,而且,她一定要為此而努力,去實現它。
先來一下保底更新,現在月票數是2528,比昨天1270增長了1250票,按照“400月票+1000字”的規則,需要加更3000字,我再拋一下,加到4000字吧。
等會兒就會有。
月票加更活動還在繼續,大家猛烈地把月票砸向我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