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子杏心想,《城市遊記》做到這個份上,已經陷入了瓶頸期。
每一期的播放量基本上就穩定在六百萬到八百萬之間了。他們平臺的演算法比其他影片平臺嚴格,所以播放次數比較小。實際上,他們也能從後臺的觀看資料看到,《城市遊記》每一期正片的觀看人數差不多就在兩百萬人左右。
對一個紀錄片來說,已經是很高的資料了。對一個每一期製作成本只有十幾萬的紀錄片來說,它每一期的商業回報更是非常可觀的。
但也正因為如此,辛子杏好幾次申請要提高《城市遊記》的製作經費,都被駁回。
因為在葉脈網內部,並不覺得《城市遊記》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影響力了,增加製作經費,並不能換回更高的商業回報。
辛子杏為這件事已經鬱悶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今天看著王重導演團隊的工作,辛子杏又想起了這件事。
她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要再努力去推動這件事。
增加製作經費確實不能夠保證《城市遊記》能夠吸引來更多的觀眾。
它的上限已經在那兒擺著,它本身就已經是國內最紅的紀錄片節目之一了。
但是,如果不增加製作經費,不去想辦法提高節目的質量,那這個節目可能就真的到頭了。
之後就一直這麼拍下去也不會有任何的變化了。
一塊兒吃晚飯的時候,辛子杏就跟陸嚴河說起了這件事。
“你覺得呢?”辛子杏問陸嚴河。
陸嚴河點頭,說:“我也覺得你的想法是對的,《城市遊記》是可以更上一層樓的,它承載著很重要的意義,在國內幾乎沒有第二個這樣的節目,如果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質量,把它打造成一個精品,我覺得會更大程度地提高它的影響力。”
紀錄片同樣是可以很火的。
陸嚴河自己看得不多,卻也在政治和歷史課上看了不少《大國崛起》,也在電視上看過幾集《舌尖上的中國》,耳聞過李子柒系列影片在全球的火爆。
在這個時空,也有類似這樣的紀錄片,不過,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沒有出現像《舌尖上的中國》或者李子柒那樣偏生活化的大爆紀錄片。
陸嚴河是覺得,《城市遊記》有進一步成為大火紀錄片的潛質,只要好好做的話。
辛子杏摩拳擦掌地想要給《城市遊記》做一些改變。
陸嚴河這邊也很快就要進組《沉默之河》了。
與此同時,《十七層》的收視率也成功了突破1.7%。
這讓大家都不禁猜測,是不是《十七層》也會出現某一集收視率破2的盛況?
現在這個年頭,除了央臺,基本上很難再出現一部劇破2的收視率了。
哪怕是單集破2。
今年京臺眼看著竟然有第二部劇也有這樣的希望,這讓其他電視臺都格外眼紅。
這都不是成績的事情了,往高了說,這甚至有點事關榮譽了。
誰家不想在這個網播時代重現收視奇蹟?
而這兩部劇又都是陸嚴河主演。
這一來,陸嚴河後面的劇集,都被其他電視臺給盯上了。
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這部《沉默之河》。
黃城掛了電話,回頭對陳玲玲無奈地笑了笑,說:“又是一個來問《沉默之河》版權的,這部戲都還沒有拍呢,就這麼俏了,看來小陸這部《十七層》一播,他在電視劇這一塊是徹底站穩腳跟了啊。”
陳玲玲輕哧了一聲,說:“咱們這一行就是這樣,誰火了就跟風似的追上去,現在這麼吹捧小陸,萬一哪天小陸的戲沒有播好,第一個跑的也是他們。”
黃城:“那就像你一樣好了,每一部戲都播得好,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電視臺最喜歡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