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帶著作品走紅毯才是一個主流的觀點。
陸嚴河說:“因為演員就是一個很被動的職業,我這一次做《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特別有感受,有些演員,是他演技不好嗎?是他形象一般嗎?都不是,只不過他沒有被大家看到,然後就一直沉默,不被人認識。越是沒有作品的時候,越要頻繁地出來,見製片人,見導演,見編劇,去給自己找機會,找角色。”
蘇曉:“你這一說,我覺得也好有道理。”
“確實很有道理。”彭之行也點頭,“我這幾年做了很多的訪談,採訪過很多成功的藝人,他們其實都說到,對於自己喜歡的、心動的專案,一定要主動,一定要爭取。好像一直有一種說法,說不爭不搶才是最好的姿態,但是在這一行,當你已經被人看見了之後當然可以不爭不搶,人淡如菊,要是你都還沒被人看見,不主動,不積極,誰會把餡餅送給你面前呢。”
……
除了陸嚴河,他們幾個都是第一次以藝人的身份來威尼斯。
陸嚴河經歷過這個階段。
因為不是自己的國家,不是自己的主場,又在內心深處覺得,沒有什麼被大家知道的作品,所以多多少少有些怯場。
所以,陸嚴河才非常認真地說了剛才那番話。
雖然他自己做起來也不是那麼輕鬆,做得畏手畏腳。
陸嚴河抵達酒店以後,已經有好幾家媒體在等著採訪他。
這些媒體都是威尼斯官方電影節安排的。
陳梓妍本來是不想給陸嚴河安排這麼多采訪的,但是她正好看到國內有參加電影節的記者抱怨,說這一屆威尼斯,雖然明星很多,星光閃耀,可是幾乎所有明星都沒有給媒體記者預留做專訪的時間。
陳梓妍想了想,就基本上都同意了。
陸嚴河的成績本身就很大一部分是靠著媒體對他的好感而建立得這麼快。
陳梓妍還是想要維持住媒體圈對陸嚴河的好感度。
陸嚴河回房間稍作休整,就得去換衣服,因為等會兒專訪還要拍照——幸好不用像走紅毯那樣,做一個齊全的妝發,那對於專訪照片而言,太過於正式。
陸嚴河這一趟威尼斯之行,上身的每一套衣服,都肯定有Math。作為代言人,以前陸嚴河雖然穿Math也不少,可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密集。主要是為了投桃報李——Math為陸嚴河舉辦的答謝晚宴,贊助了二十萬美元。
陸嚴河一共接受了來自八家媒體、共計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專訪。
整個過程,《年輕的日子》節目組都在旁邊拍著。
本身節目在這一階段打出來的口號也是,展示明星藝人在名利場上最真實的狀態。
這就是他的狀態。
每一家專訪之間,給了陸嚴河十分鐘的休息時間,也給了各家媒體除錯裝置和銜接的時間。
陸嚴河只能在這十分鐘裡換一套衣服,喝點水,吃點東西,補充一下能量。即使疲憊,也得在接受下一家媒體專訪的時候,打起精神,繼續讓自己看上去鬆弛、自然、充滿能量。
李真真親自跟了陸嚴河這一組。
其他明星藝人也有相應的行程安排,有跟拍組在跟著。
這也是李真真第一次看到陸嚴河的正常工作狀態。
當她看到陸嚴河在三個半小時裡,始終保持著高昂的精神,跟採訪者聊影視,聊導演,聊這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入圍作品,聊他的作品展,涉及各種各樣的話題。而陸嚴河始終沒有掉鏈子,無論問到什麼,他都能夠給出一些誠懇的回答,而不是一些不知所以然的廢話。李真真內心深處其實很受震撼。
八家媒體專訪結束,等陸嚴河把最後一家媒體送走,他眼睛裡的光一下就疲憊地黯淡了下來。
他伸了一個懶腰,轉頭看向他們。
“辛苦了,你們也都還沒有吃晚飯吧?”
“沒有。”
陸嚴河說:“走吧,我請大家吃飯。”
他換回休閒裝,一下就變得懶洋洋了起來。
陸嚴河在《年輕的日子》群裡招呼了一聲:我這邊剛結束工作,你們呢?
除了宋林欣還在拍雜誌,其他人都已經結束了。
大家約好了,一起到一家餐廳集合。
餐廳是陳梓妍提前就訂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