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嚴河:繼續好好學習吧,也許以後你還要用英語演戲呢。
《淘金記》其實說不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顯然,它也並沒有像《魷魚遊戲》一樣,在全球都掀起了觀看熱潮。
它更多地還是贏得了媒體和評論家的讚譽——他們對這樣一部華語劇集的製作水準表示驚訝。
之前被他們所知的《六人行》《十七層》《沉默之河》以及《魷魚遊戲》這些劇,其製作難度都並不大。《淘金記》可是實地取景,這就意味著拍攝過程中會遇到的種種挑戰。
而實地取景的質感,則是帶來最真實的東南亞探險體驗。
但哪怕《淘金記》沒有像《魷魚遊戲》一樣爆,就如陸嚴河之前對湯姆·懷特所說的那樣,這部劇有它的受眾。而且,播放資料很亮眼,比起1200萬美元的購買成本,《淘金記》無疑為HP帶來了數倍的回報。
而《淘金記》明年年初還要拍第二季。
這是一部系列劇。
顏良也再一次享受到了“牆內開花牆外香”。
他作為藝人,最大的短板就在於他的商業價值一向不高,品牌方認為他身上的明星魅力不夠,黏性粉絲不多,沒有形成李治百或者陸嚴河那樣的“星光”。
所以,哪怕顏良是《六人行》中角色人氣第二高的演員,還是一個有著固定舞臺的偶像藝人,他的高階代言都很少,幾乎沒有。
僅有的幾個裡,大部分還是馬致遠崩盤了以後,被周平安從馬致遠的資源裡抓了幾個過來。
但是,現在《淘金記》在國內和國外兩開花,讓業內業外第一次看到了顏良作為演員的潛力——
沒錯,《六人行》雖然火爆,但受制於它對演員的表演要求確實不高,沒有人覺得顏良有做演員的潛力,他演戲確實一般,在其他的戲裡,沒有了這部大爆劇的角色濾鏡,他就幾乎掀不起什麼水花了。
可《淘金記》帶著他逆轉了所有人的評價。
娛評人管蘇晨發文,說:顏良可謂是年輕演員的一種標杆了,誠實的說,他作為演員的天賦並不突出(不是說沒有,而是跟同期其他人比,別槓),但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一條几乎所有年輕偶像演員都不會選的路,一條需要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受常人不能受之獨的路。看看這張照片,再看看他在《淘金記》裡脫胎換骨一般的表現,我想說,對所有演員來說,顏良接戲的標準都是一條康莊大道,但是,有幾個人敢踏上這條大道呢?
管蘇晨附上的照片,是顏良剛拍完《淘金記》回國的照片,整個人又黑又瘦,宛如變了一個人的樣子。
琳玉在她的評論欄目中說:“《淘金記》取得的成功,與主演顏良取得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得益彰的,也是互相呼應的。他們都是選擇了一條不常有人走的、佈滿了荊棘的路,沒什麼人願意拍的題材,難度極大的實景拍攝,不肯妥協的藝術追求,正是這一切組合在一起,才能取得現在的成功。同樣,特別值得說的是,在《淘金記》這部劇上線HP的時候,因為國內一眾影視從業者惺惺相惜的推薦,才讓它有了最開始被人看到的基礎,正是這種眾人拾柴的互助,才讓《淘金記》這樣一部好劇有了被更多觀眾看到的機會。希望《淘金記》這樣的好劇,以後越來越多,《影視評論家》也將一如既往地關注每一部出色的華語影視劇。”
周平安很心慌。
因為《淘金記》又火了。
當初,周平安可是不看好《淘金記》的。
不過,當時他的重心不在顏良身上,所以顏良要演,也就演了。
現在,《淘金記》國內火一次,國外又火一次,顏良上半年的人氣、熱度和商業價值翻了兩個番,全靠這部劇。
眼看著顏良穩穩地邁入了一線的第一梯隊,手握兩部當紅系列,未來長紅之路已經鋪好,周平安深刻地意識到,顏良已經走上了一條超出他經驗和能力範圍的路。
尤其是當動作巨星程石硯給顏良發來一個邀約,請他參演他的下一部動作片時,周平安沉默了很久。
顏良還能在他手上待多久?
等顏良離開的那一天,他手上最後一張王牌也失去,他還有什麼牌可以打?
當初……為什麼沒有對顏良好一點?
周平安心中的苦澀,無人能分享,也無人會理解。
在旁人眼中,大家只會覺得他運氣真好。
哪怕從他手上走掉了陸嚴河、李治百,崩掉了馬致遠,可是,顏良又馬上頂起來了啊。
周平安這個經紀人的運氣,怎麼這麼好?
逆天了。
別人對周平安是羨慕嫉妒恨,牙癢癢。
只有周平安自己知道,他的處境有多岌岌可危。
必須得趕緊把新人做起來了,或者……挖人?
周平安腦海中急速運轉。
無論如何,他都得穩住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