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美國綠谷電影公司的老闆施密特·勞利帶著他認識各種人。
這種走馬觀花式的認識人,一圈下來,陸嚴河根本記不得幾個。
儘管如此,陸嚴河還得裝出一副“哦,你早就認識你了!”或者是“我們聊得真投緣,下次我們一定要再找機會好好聊一下”。
在這種活動上,跟好萊塢的製片人、導演、演員們認識寒暄還是其次,現階段,陸嚴河還需要多跟那些影評人、媒體人認識,讓他們知道他,知道《榮耀之路》這部電影。
陸嚴河本身的形象和談吐在這個時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名校學霸這個身份無論在全世界哪一個國家都是通行的。
美國綠谷電影公司為陸嚴河制定的公關策略就是兩個標籤,第一,中國電影界的年輕天才,第二,逆襲考上名校的學霸。
這兩點對於好萊塢來說,並不是多麼誇張的宣傳語。畢竟,在好萊塢這個地方,比這更誇張的不知道還有多少。不過,對陸嚴河來說,這兩個標籤卻是目前最方便讓好萊塢認識他的初印象。
陸嚴河在美國參加完這個活動,第二天就準備回國了。
誰知道,東西都收拾好了,準備離開酒店,前往機場,忽然,施密特·勞利聯絡他,說:“陸,穆肯·佐爾格導演想要約你見一面。”
穆肯·佐爾格導演是陸嚴河昨天晚上見過的。
他是一個德國人,在好萊塢執導過兩部電影,都是恐怖片,票房成績都不錯,都是幾百萬的成本獲得數千萬票房的以小博大經典案例。
陸嚴河說:“勞利先生,我四個小時之後的飛機回中國。”
施密特·勞利說:“噢,那我問問他,如果時間趕不上,要不就網路影片見一面算了。不過,你可以改簽嗎?他手頭上有一部正在籌備的電影,他是有一個角色來找你。”
陸嚴河說:“很抱歉,我國內已經安排了工作,得趕回去。”
過了一會兒,施密特·勞利打電話過來,說:“陸,穆肯說他現在來你的酒店見你,送你去機場。”
陸嚴河驚訝不已。
三十分鐘以後,陸嚴河在酒店門口見到了這位德國導演。
作為導演,他的年紀不大,只有三十五六歲的樣子,留了一點鬍子。
穆肯·佐爾格見到他以後,馬上熱情地來跟他握手,“幸好趕上了。”
陸嚴河禮貌地跟穆肯·佐爾格打了個招呼,說“導演,你好”。
穆肯·佐爾格看了看陸嚴河身後的行李箱以及鄒東、汪彪他們幾個人,問:“你是不是現在就要去機場了?”
陸嚴河點頭。
穆肯·佐爾格說:“那我開車送你過去吧,我開了車過來,我們在路上聊一下,好嗎?”
陸嚴河又驚又笑。
不過,穆肯·佐爾格這麼主動地來找他,姿態和誠意都給得這麼足了,陸嚴河都沒有辦法說不。
而且,不說這些,陸嚴河也想聽聽看,穆肯·佐爾格為什麼一定要趕在他回國之前見他一面。
“好。”
於是,鄒東和汪彪他們兩個人帶著行李上了他們租的那輛車,陸嚴河則上了穆肯·佐爾格的車。
穆肯·佐爾格說:“椅子上有個劇本,是我下一部要拍的電影。”
陸嚴河開啟副駕駛的車門,就看到了那份活頁劇本。
他拿到手中,坐下來,繫上安全帶,看了一眼封面。
封面上面寫著“迷霧”兩個字。
導演/編劇:穆肯·佐爾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