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次日票房達到了5200萬左右,只差一點就破億了,資料超出各大預測機構的預測,也超出了業內的預計。
《榮耀之路》票房變化不大。
而《歡樂時光》一樣逆跌,取得了1900萬左右的日票房。
有媒體評價:“看著逆跌的票房,實際上兩天加起來的票房,都不如一部正常的商業片在節假日檔期取得的票房成績。”
也有媒體評價:“好久沒有看到文藝片在市場裡取得這麼出色的票房成績了,看上去,這三部文藝片似乎都能破億。”
當然,也不乏媒體發出疑惑:“我不懂,為什麼《榮耀之路》不擴大放映?如果說第一天仍然保守,不願意增加點映範圍,經過了第一天之後,第二天怎麼仍然只有7%的排片?我們跟各大院線經理溝通,他們反映,並非他們不想給排片,是發行方只肯做‘小規模’的點映。《榮耀之路》真是錯過了一波收票房的好時候。”
媒體的議論聲紛紛擾擾。
業內則更加關注的是這三部文藝片的票房最終會迎來什麼樣的落點。
有人問,這三部文藝片的票房表現會帶動更多電影公司來拍攝文藝片嗎?
娛評人管蘇晨則直接回應了這個問題:意義不大,這三部文藝片,都是在電影節拿了獎回來的,《胭脂扣》和《榮耀之路》又都有頂級導演或者電影明星主演,光環太大,就算票房高,也不會讓業內增加對文藝片的興趣。但可能會提高業內的電影明星們對出演文藝片的興趣,也許這倒是能夠反向帶動文藝片的立項。
第三天,《胭脂扣》的日票房仍然穩定在5000萬出頭,三天假期,票房接近1.5億,根據票房預測機構的結果,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也許能拿到4億。
《歡樂時光》的第三天日票房則滑落了很多,只拿到1300萬,但三天累計下來,也有4500萬了,對這部製作經費只有80萬的低成本電影來說,可以用“血賺”來形容了。而且是俞琴導演一個人血賺——這部電影基本上是她自己一個人拿錢拍出來的。
惟獨《榮耀之路》,三天的日票房都只在17001800萬左右,主要是排片率限制了發揮,算上之前的點映,總票房接近6000萬。
這是三部文藝片的票房勝利。
幾乎每一家媒體都打出了“文藝復興”的口號。
而文藝片影迷感到激動和興奮的時候,業內卻只當個笑話看。
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樣的票房奇蹟,幾乎是可遇不可求的。
前提是你要先去國際電影節上轉上一圈,拿個獎,尤其是電影的評價口碑還很好,能形成好的口碑聲勢,再在國內得到這樣一個沒有商業片競爭的“獨家檔期”,才能複製這樣的奇蹟。
可是,不管怎麼說,票房就是票房,是觀眾一張張票買了進電影院看出來的。
文藝片就在九月這樣的冷門月份,小小地火了一把。
中秋節檔期之後,《榮耀之路》又再一次縮減電影場次,回到之前的水平。
這讓很多慕名想看的影迷再一次陷入買不到票的鬱悶境地。
慢慢的,網路上出現了一種吐槽聲音:
——我頭一次想看一部電影,買不到票,連第一排或者最後一排最旁邊的座位都買不到。
——《榮耀之路》是在搞飢餓營銷嗎?
——老子不看了,一部破電影還搞得這麼難買票。
……
然而,無論外界的議論聲多大,《榮耀之路》都堅持著它的策略,每天收穫著3萬左右的票房,穩定地、緩慢地去打造《榮耀之路》這個片子的審美形象。
《榮耀之路》的這個策略,也讓業內很多人想不明白,摸不著頭腦。
為什麼它要弄一個這麼長時間的點映?
現在市場的熱情這麼大,為什麼就不擴大放映規模呢?
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難道是要等到國慶檔期,讓它去跟國慶檔的大片們競爭嗎?
是不是瘋了?
面對這些質疑的聲音,《榮耀之路》仍然不做任何應對和回應。
九月十七號,陸嚴河和曾橋忽然一起出席Maxine為《沉默之河》在泰國舉辦的劇宣活動,並官宣了這部劇的播出時間:十月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