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年輕的日子》其他藝人團隊收到節目組發來的新策劃時,都覺得有些不太行。
節目組在裡面安排《胭脂扣》的宣傳,又不是以硬廣的形式插入的——這樣反而正常一點,偏偏要把《胭脂扣》作為一個重要的關鍵線索,放到節目的設計裡面,讓大家“自發性”地去發現這個主題,就很扯。
可是,因為這是節目組給陸嚴河的面子,其他藝人的團隊猶豫了一會兒,不約而同都沒有表示反對。
陸嚴河現在如日中天,都不僅僅是自己紅、自己火了,現在成了編劇、導演,成了製片人,有了製作公司,他已經開始進入到資本的層面了。他們都知道,自己的藝人以後指不定還需要從陸嚴河這裡拿資源呢。
除了柳智音是走純粹的偶像路線,以及彭之行,是走純粹的主持人路線,其他人都或多或少在演戲的。
當然,拋開這些實際的利益,以他們自己藝人跟陸嚴河的關係,肯定也不願意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就去提反對意見。
陸嚴河的《人在囧途》這部電影,《年輕的日子》裡去客串的就有三分之二。
可想而知,他們之間的關係了。
誰都沒有想到,陸嚴河竟然自己主動提出不要這個策劃。
李真真說:“是我們的策劃太爛了嗎?”
她倒是也很直接。
陸嚴河笑著說:“你們臨時幫我改策劃,又想要幫我宣傳新電影,能臨時改出這樣的策劃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只是不想因為宣傳《胭脂扣》就影響了咱們節目在觀眾們心中的定位。我們這個節目的主要定位還是在觀察我們彼此之間的相處模式,不是嗎?”
跟一般的慢綜藝還不一樣,《年輕的日子》主打的關鍵詞是“同居”和“社交”。
李真真說:“也是,那我們再改改好了。”
陸嚴河說:“真真姐,其實我有一個想法。”
“想法?”李真真很驚訝,問:“你又有什麼好點子?”
要知道,陸嚴河提出的打工賺取生活物資的這個點子,至今還在節目裡沿用。
李真真對於陸嚴河關於綜藝節目的點子,是很重視的。
陸嚴河說:“我們第一期人很多,我們節目就有八個藝人,《六人行》除去我和顏良,還有四個人,總共十二個,一期節目搞這麼多藝人,應該是很少見的吧?”
“幾乎是綜藝史上嘉賓最多的一期節目之一了。”李真真說,“因為是第四季的第一期,我們也是想要做一個開門紅。”
簡單來說,就是打明星數量牌,讓第四季的第一期就熱度爆表,把所有人吸引過來。
陸嚴河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他說:“在第一期原有的策劃基礎上,給我們每個人一個秘密任務,這個秘密任務跟其他人的願望有關——關於這個願望,你們可以從我們之前的採訪、網路發言等各個渠道去找,實在找不到的,去問我們的粉絲,粉絲一定知道。簡而言之,第一期可以做成幫彼此實現一個心願的主題。”
李真真下意識地皺起眉,因為沒有太明白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製造一些溫情的時刻嗎?
陸嚴河說:“而在這一期節目的最後,增加一個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的環節,也不聊別的,就聊為什麼當時在那個節點會有這樣的心願,因為每一個心願背後,都是一個故事。”
聽到這裡,李真真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如果聽到這裡她還沒有聽明白陸嚴河的意思的話,她也就枉在綜藝圈混了這麼多年了。
李真真在電話那頭驚喜地尖叫了起來。
“哇——陸嚴河,你這個點子太棒了!”
每一個心願背後,都是一個故事。
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是一個明星藝人鏡頭背後的真實一面。
這個點子,主打的就是“揭秘藝人”,又與節目“觀察”的主題相吻合。透過這個環節,彼此之間的態度、反應,在這樣的深入交流中,才會有進一步互動的可能。
李真真深吸一口氣。
馬上去寫節目方案去了。
“嚴河,這一期節目的策劃裡,一定要加上你的名字。”李真真說,“你真的太牛了,你這麼多的點子,乾脆來給我們做顧問吧!”
陸嚴河笑著說:“我很累啊,忙不過來,真真姐,沒有我,你們做的策劃也一樣受大家歡迎。”
“但是你每一次提出來的點子,都是一個可以繼續沿用的新模式。”李真真說,“也是《年輕的日子》創造出來的新模式。”
陸嚴河就是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盡自己的力量,努力讓這個工作做得更好。
他也在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之後,有一個更深刻的感受。要做一個朋友很多的人,要做一個可以幫助到朋友的人,只有這樣,當你需要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可以底氣十足地召集這樣一幫人,去幫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一次拍攝《情書》,如果沒有大家的幫忙,他根本就拍不出來這部電影。說著是導演,實際上就是個不斷提要求的人。他需要透過別人,才能夠把這些要求一一實現。如果沒有羅宇鍾、辛子杏和劉畢戈幾個人的鼎力相助,他可能連電影開機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