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一直覺得徐子君家裡人未必看得上自己。
為了這事,他一直計較著徐子君不肯帶他認識她家裡人的態度。
陳思琦一棒子打醒了他。
李鵬飛也不是一個真的腦子全是草包的蠢人。他當然明白了陳思琦的意思。只是明白了之後,李鵬飛更頭疼了。
這樣看起來,他跟徐子君以後似乎還有很多的麻煩要解決。
等徐子君她們回來以後,大家心照不宣地沒有再提這件事。
話題迴歸到了陸嚴河這一次去韓國的見識上面。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逛的,就是很千篇一律的城市,吃也吃不慣,泡菜確實做得還不錯,但選擇就那麼多,我才吃了三天就有些膩。”陸嚴河說。
白雨聞言,有些驚訝。
“啊?我本來還挺想去韓國一趟呢,我很喜歡看韓劇。”白雨說,“一直對韓國很感興趣。”
陸嚴河說:“以後有機會去看看也可以,但確實沒有必要去太多天,真的沒有什麼好看的。”
“要不我們以後有機會一塊兒去旅個遊好了。”李鵬飛忽然說。
“我覺得你想得太美了,很難。”琳玉馬上說,“光是我們四個女生就因為每個月要出版的《跳起來》而根本無法長時間休假。”
“是的。”白雨點頭,“現在工作量越來越大了,投稿郵箱裡的來稿都要靠十個兼職編輯才能把稿子看完。”
“投稿都這麼多了嗎?”陸嚴河很驚訝。
“是的。”陳思琦點頭,“我都在考慮要不要把《跳起來》做成半月刊了,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我們幾個人都還在上學,而且,這本雜誌也才成立沒有兩年,欲速則不達,還是要鞏固一下基礎。”
陸嚴河點頭,說:“確實,要改成半月刊是一個很慎重的決定,等於一年的稿子需求量多了一倍,質量很可能會下滑,影響到《跳起來》的口碑,先積累多一些作者會好一些。”
“我也這麼想。”陳思琦說,“不過,我們倒是準備再多做幾個自媒體了,一個面向娛樂八卦、人物專訪的,一個主打作品評論,前者輕鬆戲謔一點,後者相對嚴肅一點,我們做編輯俱樂部這個號,積累了很多的新媒體寫手和商務資源,現在光這一個號還有點發不過來了。”
編輯俱樂部的這個自媒體號,因為《跳起來》和陸嚴河在娛樂圈的人脈資源,讓它現在各個平臺累計起來的關注數都已經突破了百萬,將近千萬,是一個很大的號了,商務投放也不少。
但因為它是《跳起來》的自媒體號,所發的內容還是比較綜合,不那麼專攻某一個方向。
陸嚴河問:“你們之前不是還說人手不足,維持現在的規模都很難嗎?”
陳思琦說:“我們要挖人來做。”
“挖人?”陸嚴河有些驚訝。
陳思琦點頭,“現在有很多成熟的做新媒體的人,但因為新媒體賺錢的視窗期已經過去,所以,導致有一批人都面臨被淘汰的邊緣,我們是背靠《跳起來》,有著堅實的後背,所以越做越好,還有你在娛樂圈的那些朋友們,很給我們面子,進行了各種合作,讓我們的發展勢頭很好,所以,我們新開幾個媒體號,挖成熟團隊來經營,我們只需要管投資和定位,其他的不多幹涉,既可以擴大我們《跳起來》系的媒體版圖,擴大影響力,又不用我們投入這麼大的精力。”
陸嚴河明白了陳思琦的意思。
她這是準備“收購”呢。
幹新媒體幹到她這個份上,陸嚴河也沒有想到。
“那目前我們自媒體的營收能夠支撐我們邁出這麼大一個步子嗎?”
“還可以,我們的自媒體流量轉化而來的商業收入,已經進入了良性的迴圈了。”陳思琦翹起嘴角,微微一笑,“我們可從來不幹虧本的買賣。”
陸嚴河笑著點頭。
自從《六人行》那件事以後,陸嚴河就深刻地意識到了《跳起來》對自己的幫助,遠遠超過了他一開始對《跳起來》的期待。
如果說《跳起來》做的是基本盤,那《跳起來》系的媒體佈局,則是試圖在這個網路時代,去掌握幾個能夠影響風向的旗子。
陳思琦帶著《跳起來》一系的力量為《六人行》做宣傳的那一天,全網上上下下都被這個聲勢給吸引到了。
陸嚴河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
但他背後的力量是可以無限的。
《六人行》的播出到了臨近春節之前,收視率都始終穩定在2%以上,討論度也維持在一個熱度高峰。
經過分析,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六人行》選了一個好檔期,吸引住了大量放假的學生開啟電視機看這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