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嚴河說:“希望這些討論能夠給這部劇播出的時候多帶來一些觀眾吧,也不枉我被這麼多人質疑了。”
“等他們看到你寫的劇本,看到劇播出以後,就知道他們低估你是一件多麼錯誤的事情。”白景年說。
陸嚴河搖搖頭,“只要他們到時候別朝我扔磚頭就行。”
“哈哈,怎麼會。”
他們三個人閒聊了一會兒。
胡思維忽然說:“顏良跟溫明蘭已經在過合同了,我們就準備十二月份開拍了,嚴河,你這邊時間OK吧?”
“沒問題,只要避開我上課和考試的時間就行,尤其是我一月份有兩週考試周。”陸嚴河說。
因為是邊拍邊播的周邊劇,這樣的拍攝方式讓陸嚴河不用像之前那樣,需要騰出連續好多天的時間在劇組待著。
這對陸嚴河來說,時間好協調很多。
胡思維說:“拍攝時間的問題,我們肯定會協調好的。”
白景年又說:“《鳳凰臺》應該是會在十一月份播出,我們臺把這部劇買下來了。”
陸嚴河有些驚喜,問:“十一月在京臺播?”
“對,臺網同播。”白景年說,“這樣也有利於咱們後面這部劇的收視了。”
陸嚴河在《鳳凰臺》雖然不是主角,但也是一個有著完整劇情線的主要角色。
這部劇在京臺播,肯定能給陸嚴河帶來一些觀眾,而這部情景喜劇跟在《鳳凰臺》後面播,只要《鳳凰臺》不垮,當然能吃紅利。
聊了一會兒,試鏡就正式開始了。
陸嚴河以前都是去試鏡的那個人,他第一次坐在了面試官的座位上去打量進來面試的人,這種感受有些奇妙,也有些讓他恍惚。
原來面試官看待試鏡者,是這樣一種感受。
從人進來的第一時間,就會下意識地去評估這個人適合哪個角色,哪裡是加分項,哪裡是減分項。有的人給你第一印象不錯,但後面的表現卻不如人意。有的人給你的第一印象不太好,但是試戲的時候,臺詞功底和表演卻很自然,出乎意料。
儘管現場有攝影機在錄影,但是陸嚴河也還是用紙筆在做筆記。
他的面前有所有試鏡者的簡歷資料。
每一個人進來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人會引起胡思維和白景年的興趣,被提問,有人就直接試一個片段,就直接讓他離開了。
陸嚴河很少開口。他知道自己其實還沒有那麼能耐去主導一個試鏡,所以只是默默地坐在旁邊看著,做自己的筆記,記錄下對於每一個試鏡者的印象。
中間休息的時候,胡思維問陸嚴河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
陸嚴河說:“暫時還沒有看到。”
來試鏡的演員,大部分的演技都不是很好。其實本身需要試鏡的片段就不太需要演技,這部情景喜劇對於演員的演技要求也不是很高,陸嚴河一直以為,大家都會給出比較合格的表演,就像他在前面幾部劇碰到的那些年輕演員一樣。
然而,透過這次試鏡,陸嚴河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的表演,連基礎的自然和生活化都做不到,甚至動作僵硬得像一個殭屍的都有。
陸嚴河不想說自己大跌眼鏡了,但實際情況也差不多了。
可再一看胡思維和白景年,兩個人的反應都有一種見怪不怪的坦然自若,一點驚訝的表情都沒有。
陸嚴河就知道,這就是試鏡現場的常態。
難怪當時羅宇鍾導演到星娛組織試鏡的時候,會對他們那一組的表演大加表揚。
跟今天這個現場的情況比起來,他們當時五個人給出的表演都至少是可圈可點的。
再一想,陸嚴河意識到,他對演員的認知從一開始就建立得有些高於平均水平了。
《黃金時代》《鳳凰臺》《十七層》,乃至客串的《三山》,每一個合作過的對手演員其實都是經過精挑細選之後選出來的。
而這才是常態。
陸嚴河什麼都不說,就默默地消化著這一切。
但總算試鏡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幾個讓陸嚴河眼前一亮、覺得還不錯的演員。
也談不上演技好,但就是給他的感覺很真誠,性格似乎跟人物很貼合。
陸嚴河專門做了幾個標記。
這一場試鏡從早上九點半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半,才把所有報名來試鏡的演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