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嚴河:“雜誌能夠賺錢是好事,別太多,惹得讀者們反感就好了,別像有的雜誌,一本下來,三分之一的內容都是廣告。”
陳思琦點頭:“嗯,總而言之,我已經定了幾個原則,首先封底的廣告頁全部都拿來給我們的作者,推廣和宣傳他們的新書,沒有要宣傳的新書,哪怕空著也不用來登廣告,其次呢,我想要再提高雜誌的文稿版面,把版面儘可能地留給文字內容。”
“這樣當然好。”陸嚴河說。
陳思琦:“我這邊跟好幾個人物專訪記者都簽了合作協議,以後我們每一期都要刊登一篇人物深度訪談文章。”
“訪談的專欄終於要上線了嗎?”陸嚴河說。
“是啊,要簽到好的人物專訪記者太難了,大家都有自己固定的合作媒體。”陳思琦說,“紙媒雖然衰落了,但是幾個大的網媒對於頂尖的人物專訪記者還是很需要的。”
“那這一次是怎麼簽到的?”陸嚴河問。
陳思琦:“高標準的稿費和車馬費,當然,我覺得他們最終答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跳起來》這幾期上市下來,反饋很不錯,成了商業文藝雜誌中的獨一份,他們也看到了影響力,所以就答應了。”
陸嚴河:“還是得自身做得夠硬,大家才會樂意來跟我們合作啊。”
陳思琦點頭,“沒錯,之前不肯給我們供稿的作者,也有不少態度有鬆動了。尤其是劉家鎮的新長篇銷量這麼高,讓很多作者都心動了。”
“家鎮哥的新長篇確實寫得很好,我身邊好幾個藝人朋友都在追連載,果然,還是這種懸疑比較容易打破壁壘,各個年齡段的讀者都很喜歡讀。”陸嚴河說。
陳思琦眼睛一轉,馬上說:“那你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雜誌上給長篇做專欄,懸疑專欄,仙俠專欄,情感專欄,都市專欄,再來一個創新專欄,專門刊登相應題材的長篇。”
陸嚴河驚訝地說:“你的意思是,同時開五個連載?”
“同時開幾個再說,但這樣也可以打造我們的品牌專欄,你想一下,如果在我們雜誌上連載的長篇,出版以後都能夠成為暢銷書,那還怕什麼沒有作者願意在我們雜誌上連載。”陳思琦說著眼睛就亮了起來,哪怕是在光線比較暗的車廂裡都亮得像個燈泡一樣,油然可見她的興奮,“去給大家傳達一種我們《跳起來》的用稿標準,讓大家產生一種登上我們雜誌連載的都是好作品的印象。”
陸嚴河明白了陳思琦的用意,點頭,說:“要是能做到這一點,那當然很好。”
陳思琦:“現在我們收了不少好稿子,排期都已經到今年七月刊去了,我在想,要不要把今年的七月刊做成一本夏日特刊,內容可以做得更加豐富,這本特刊可以做成三百頁甚至是四百頁,同時,也在這本特刊上啟動新的連載。”
陸嚴河點頭。
一般一期書也就是一百五十頁左右,做到三百頁甚至是四百頁,就是做成平時兩期的量。
這樣可以多刊登一些稿子,不用讓那些作者們等著。
畢竟稿費都是在正式用稿之後才會打款。
四月份是暗波湧動的一個月。
《跳起來》在陳思琦和編輯部的各種頭腦風暴中推進著各種新策劃,約稿,審稿,改稿。
陸嚴河在認真完成自己的各項課程作業的同時,偶爾出去拍攝廣告和雜誌,熱搜幾乎沒有再上了,從沸騰的網路世界消失。
但很多事依然很忙,比如《城市遊記》又來找他了,辛子杏態度非常熱忱地想要把陸嚴河請回去再錄下面這一期,陸嚴河什麼都沒有推辭,因為自己有了時間,便點了點頭,讓辛子杏長鬆了口氣。
而《人在囧途》這個劇本,賈龍也在推進,正在找投資,找導演,陸嚴河跟賈龍碰過兩次頭,都是在溝通要把這部電影拍成什麼樣。
《寧小姐》這邊,賀函仍然在尋找他的女主角,陸嚴河則仍然請來了何淑怡老師,帶著他練習臺詞,鑽研人物。
《暮春》這邊,劉畢戈和苗月已經寫出了劇本初稿,找了陸嚴河先讀一遍,陸嚴河讀完,提出了一點自己的意見,主要是集中在他自己要演的這個人物上,劉畢戈和苗月則拿著他的意見去做第二輪修改。
李真真來聯絡陸嚴河,溝通《年輕的日子》第二季的錄製事宜。
陸嚴河跟陳梓妍一溝通,給的反饋是“如果是原班人馬就繼續錄製,如果不是原班人馬就算了”。
他不想再經歷另一個蒙粒事件。
這些都是跟陸嚴河有關的工作,而跟陸嚴河無關的工作,最受矚目的,其實還是《偶像時代》。
其他人在做什麼陸嚴河不知道,但陳梓妍卻是很多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給這個被暫時命名為天星獎的偶像藝人大獎穿針引線地找人上。
要頒發一個獎項,勢必就要成立一個獎項的委員會,負責諸多事項。這個獎項委員會,除了牽頭要做這件事的幾個人,還有再拉來幾個行業內的大拿,能夠疏通上下關係、在各個方面推動這個獎項做起來的大拿。
因為陸嚴河已經離開了偶像賽道,這個獎項對陸嚴河來說影響不大,不過對李治百和顏良來說卻很大。
周平安早早就聽到了這個風聲。
以他的性格,又怎麼會願意看到這樣一大塊肥肉即將出鍋的時候,跟自己毫無關係呢?
周平安馬上找到了馬副總。
星娛是國內最大的偶像藝人經紀公司之一,有著上百位偶像藝人。
他們要做《偶像時代》,要做天星獎,都繞不開星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