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也應該這樣,你們有什麼想法,可以直接說,我能做主的就當場回覆你們,我做不了主的就回去找上級溝通。”辛子杏非常坦率地說。
陳思琦說:“關於這本Mook,未來如果在葉脈網上架的話,葉脈網能夠做什麼來推廣這本書?”
“如果是在葉脈網獨家上架,我可以保證,推廣的力度不會比《城市遊記·廊化篇》的紀錄片差。”辛子杏說,“我還是要再重複一次,我們葉脈網本身就非常希望能夠打造出一個自己的書系,我們有專門的電子閱讀版塊,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書系,當嚴河你提出想要做電子雜誌的時候,我就眼前一亮,覺得太一拍即合了,出於這樣的定位,只要你們這邊Mook是在葉脈網獨家上架,可想而知,我們不會虧待它。”
“你們指望它賺錢嗎?”
“我說實話,前面一年到兩年都未必是賺錢的,肯定是賠本賺吆喝,現在的電子閱讀市場,尤其是這種內容傳統向的電子閱讀形式,並沒有一個成熟的市場,有一條穩定盈利的產業線,需要我們自己開拓。”陳思琦說,“我甚至不希望它收費,它就是我們推出的一個產品,讓更多人知道,更多人閱讀。”
陸嚴河說:“那製作成本怎麼辦呢?”
辛子杏說:“葉脈網有它本身的盈利點,這本書從單純這本書的投入和產出來看,未必是盈利的,但是,我直接這麼說吧,我們想要推出一個這樣的書系,本身也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品牌的影響力,為了獲得一批穩定的讀者使用者。”
陳思琦點點頭,說:“我明白了,但這樣一來,成本就全部由葉脈網來支付?包括我們的酬勞?我們也不能打白工吧?”
辛子杏笑了起來,“這是當然,我的想法很簡單,第一期,我跟公司申請十萬元作為製作經費,你們在這個預算之內去做這本書,十萬元也包括你們兩個人的酬勞,第一期先看效果,如果效果達到了我們的預期,我們就簽訂長期的合作協議,製作經費也可以往上漲,但這個提升必須要看它本身能轉化多少讀者。”
“十萬元要的是所有的版權,還是僅僅是網路傳播權?”陳思琦謹慎地問。
辛子杏說:“這一點我現在說了不算,我要彙報一下再確認。”
“如果是十萬元就要所有的版權,我們肯定是不能接受的。”陳思琦直接說,“說實話,這個價格並不高。”
“對一本電子Mook來說,已經不是一個低價。”
“如你所說,現在電子Mook都沒有基本,市場都沒有開拓出來,沒有對比,誰知道是高價還是低價呢?”陳思琦搖頭,“江玉倩、陸嚴河、李治百、宋林欣、劉家鎮、明音……這些名字加起來,放在任何一個產品上,它的宣傳價值都不止十萬,不說品牌影響力,光是這幾個名字引流都是不小的流量,這些流量對你們葉脈網的廣告收入都不小吧。”
辛子杏有些詫異地看了陳思琦一眼。
陸嚴河也一樣。
陳思琦深吸一口氣,說:“但是,第一期十萬元,只要你們同意僅僅是要網路傳播權,我認為我們可以先試試,看看第一期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我們再說以後的事情,說實話,十萬元光是支付這些人的稿酬以及設計費都很難。”
“我知道,我當然知道這筆經費跟傳統雜誌時代的投入沒有可比性,但我也說實話,除了我們葉脈網,沒有第二家公司會拿出十萬元的製作經費去嘗試這樣一個現在沒有人做的東西。”辛子杏說,“只要這本Mook能夠獲得五萬人以上的訂閱,從第二期開始,我們就會追加製作經費,至少追加到15萬元一期。”
陳思琦說:“訂閱數怎麼算?既然你們不打算售賣,怎麼算訂閱數?”
“同一個使用者閱讀時間超過三十分鐘,我們就算一個訂閱數。”辛子杏說。
陳思琦心中估算了一下,如果是免費上架,大家不需要花錢就能訂閱這本書,五萬的訂閱數並不算多。
光是江玉倩他們幾個明星藝人能帶來的忠實粉絲就不止這個數了。
但有一個問題,他們會讀他們自己偶像的文章,可那能堅持閱讀半個小時嗎?
陳思琦心中持疑。
事實上,一個人如果願意閱讀半個小時以上,說明他對這本書的內容差不多是接受的,真的願意讀了。
這樣一算,五萬的訂閱數又很高。
這一次見完辛子杏,陳思琦和陸嚴河都沉默了一會兒,在思考。
該怎麼做,該怎麼決定?
陸嚴河對這些其實沒有太多的概念,比起這些東西,陸嚴河更關注的是內容本身。
所以,想了一會兒,他就沒再想了。
就交給陳思琦去想好了,反正她對這件事似乎比他熟練多了。
陳思琦抬頭看向他,問:“你怎麼想?”
陸嚴河說:“我聽你的。”
陳思琦驚訝地看了他一眼,說:“這是你想要做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