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嚴河坦誠地說:“我更希望是前者,我希望這個雜誌不僅僅只是一個粉絲向的作品。”
“嗯。”陳思琦點頭,“那我們就會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沒有你的名字在雜誌上,有誰會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電子雜誌感興趣?首先我們就要解決這個問題。”
李鵬飛是見過他爸跟人談工作的。
陳思琦跟他爸比起來,那一看就菜多了,一看就是個學生,中規中矩,煞有其事,實際上一點也不“職場”,一點也不“生意人”。
要是讓他爸在這裡,他爸還管你這個東西是不是粉絲向?一個新產品,最重要的是讓更多人知道,是存活下來。
站都沒站穩,就想著跑,胃口夠大的。
如果是他爸在這裡,他爸一定會這麼說。
李鵬飛頭一次覺得自己可以老氣橫秋地指著他們兩個人,罵他們好好的優勢不運用,整天理想主義。
但是李鵬飛覺得陸嚴河的名字不出現在幕前也挺好,這樣雜誌做砸了,也不會影響到陸嚴河。
所以,李鵬飛什麼也沒說,就看著這兩個二十歲都沒有的小孩嘰嘰咕咕地規劃著這本雜誌的未來。
等等——
李鵬飛看向陳思琦的眼神忽然變得疑惑了起來。
——陸嚴河的名字不出現在幕前也挺好,這樣雜誌做砸了,也不會影響到陸嚴河。
陳思琦不會也是這麼想的,所以繞了這麼大一圈,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吧?
這個神色中隱隱流露出驕傲之色的女孩,會是這樣嗎?
李鵬飛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覺得是自己想多了。
“電子雜誌,或者是主題電子書,無論是哪種形式,我們葉脈網都需要這樣一個品牌。”
辛子杏將自己早上六點鐘起來寫的策劃書交到了劉橋的手上。
劉橋驚訝不已地看著自己手上這個策劃書,猶豫了一下,問:“你現在手頭上的事還不夠多,還在想著做新的東西?”
“其實不是我想到的,是我聽到了一個訊息,我認為我必須要把握住機會,即使我不做,我也要告訴你,讓你安排人來接。”辛子杏說,“我聽說陸嚴河有做電子雜誌的想法。”
劉橋臉上的驚訝之色更濃了。
“他?電子雜誌?”劉橋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
“總編,你別忘了陸嚴河本身就是藝人裡面跟出版和作家圈子打交道最多的,他又高中剛畢業,正是最理想主義的時候,他有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了,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他來做這件事,能不能做成。”辛子杏說。
劉橋陷入了沉思。
“而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拿出這個策劃的原因,我早就跟你建議過,我們葉脈網既然主打文藝概念,就不能沒有自己的文藝品牌,之前我做服裝時尚為什麼可以吸引很多品牌來投放?因為我們有自己的風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所謂時尚,有一大批喜歡這個風格的使用者。”辛子杏說,“我們的電子書內容板塊,一直都停留在轉化紙書版權,卻沒有建立自己的書系,當然,我知道,建立自己的書系很難,投入也很大,可電子雜誌、主題書卻不一樣,一個月甚至是兩個月一本,穩定地推出來,這對葉脈來說,將是一個品牌影響力的建立。”
劉橋:“你說的這些,我當然都知道,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契機來做這件事,做一本這樣的雜誌也好、書也好,需要一個團隊,我們葉脈網現在並沒有一個團隊可以做這件事。”
“所以我才第一時間把陸嚴河的想法告訴你。”辛子杏說,“我們要爭取他,這是最好的契機。”
劉橋:“他可沒有任何經驗,他才十九歲。”
“做雜誌這件事,不需要年齡。”辛子杏認真地說,“而且,他是陸嚴河,他不是普通的高中畢業生,他能運用的資源甚至比我們還要多,更別說,還有我們葉脈網在背後幫他。”
劉橋知道,自己被辛子杏給說動了。
“那我們這邊還是你去對接嗎?”劉橋說,“你現在的精力忙得過來,不會分身乏術?”
辛子杏搖搖頭,說:“如果你能再給我安排一個人手過來,我當然願意,但是我猜你肯定不會再給我安排人了,建立《城市遊記》的拍攝團隊就要調動好幾個人過來了,我也跟你說一下,我打算把劉雅靚培養起來,接手服裝時尚那一塊的工作。”
“她?她這上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能培養起來?她就是個走後門進來養老的關係戶。”劉橋話裡話外對劉雅靚並不滿意。
辛子杏:“她是關係戶,但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關係戶也能做好。”
“隨便你吧,反正咱們葉脈網這一塊的工作全是你一個人撐起來的,每年上千萬的廣告費都是你這個板塊拉回來的,別影響了這些就行。”劉橋說。
辛子杏:“我會做最後把關的,你放心。”
“那你確實是想要拉著陸嚴河做這個電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