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黃楷任雖然點頭,應了一聲,卻並沒有放開辛子杏。
辛子杏無奈,說:“好了,等等我。”
黃楷任這才鬆開了,看著辛子杏,說:“你這樣的工作,為什麼不找我?”
辛子杏一愣。
“拜託,我們整個這個策劃的經費才五萬元,給陸嚴河的報酬只有一萬元,能請得動你嗎?”辛子杏說,“跟你說了,不要吃這種醋。”
黃楷任:“我沒吃醋,就是問問。”
辛子杏默默地忍住了自己的白眼。
跟葉脈網的這個合作,陸嚴河原本以為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讓他沒有想到,辛子杏第二天就寫出了第一篇文章。
作者署名辛子杏,標題《城市遊記·廊化:和陸嚴河一起發現這座城市》。
這個標題令陸嚴河有些詫異。
因為很不標題黨,甚至有一點與網路環境不太符合的嚴肅和正經,像傳統雜誌上會用的那種標題。
照片,文字。
網站排版很注重美觀。
“……正是這樣一次偶然的巧遇,讓我腦海中冒出這個念頭:邀請陸嚴河一起發現廊化這座城市。一座城市,承載著歲月與人文的記憶,因為人的存在,它即使隨著現代化的程序而趨於相似,但請相信,它一定不會是千篇一律的。而一座乍一看上去沒有任何驚喜的城市,如果你用心地去發現,也能從中找到別出心裁的驚喜。這是人與城市的關係。”
開篇的一段話,讓陸嚴河全然看了進去。
辛子杏的文字有一種沉靜的訴說感,與這樣一個主題相得益彰。
之後,是陸嚴河站在江橋書店門口端詳書店店名的照片。
一段文字,一張照片,辛子杏在以這樣的形式儘量保全內容的嚴肅性和閱讀的輕鬆感。
“對於廊化的記憶,肯定是個人的、私密的、無法複製的。但這正是一個人與一座城市關係最微妙的地方,陸嚴河看著河邊的燒烤攤說出想要和李治百、顏良一起去那兒吃東西的時候,我在想著自己有誰可以一起去吃河邊的燒烤?這種只屬於我們自己的浪漫,就是在與城市的認識過程中,不斷地浮現出來。這是城市的地理,也是我們的遊記。”
陸嚴河花了十五分鐘才讀完這篇文章。
讀完結尾,他心中浮現出許多的感動。
辛子杏說:嚴河,如果可以的話,想請你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一下這篇文章,好嗎?
陸嚴河:好。
他又說:這篇文章寫得太美了。
辛子杏說:我今天早上四點起來寫的。
陸嚴河:好強。
辛子杏:紀錄片我們準備放在下週日上線播出。
陸嚴河:嗯嗯。
陸嚴河轉發了這篇文章,到自己好幾個社交平臺上。
辛子杏又問:嚴河,你在葉脈網有註冊賬號嗎?
陸嚴河:註冊了一個,但不是用真名。
辛子杏說:我們想要給你做一個實名認證,你看是否可以?我聽說閱讀部門那邊也在跟你談一個合作,以後會邀請你在我們網站寫讀後感。
陸嚴河:現在就實名認證嗎?我才剛註冊不久,還沒有釋出過任何動態。
辛子杏:這樣也挺好的,不用去費勁兒刪“黑歷史”了,哈哈。
陸嚴河笑了:也是。
於是,他就把自己的ID和ID號告訴了辛子杏,過了一會兒,葉脈網就從後臺將他修改了資訊,有了實名認證:藝人陸嚴河。
五分鐘以後,陸嚴河站在江橋書店門口的照片出現在了葉脈網的首頁,上面寫著“城市遊記·廊化:和陸嚴河一起發現這座城市”這一行字。
點進去,就是辛子杏寫的那篇文章,在文章最後,還連結了陸嚴河的個人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