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爾臉色微變,敲了敲桌子,提醒哈倫,看待問題要抓住重點,他說道:“我說的不是造船工藝的問題,更不是漂不漂亮,而是那些都是武裝商船,配備了火炮。
衝突期間,我的朋友在半島上曾經觀摩戰場,他們的炮術很不錯,而且我聽一些明國商人說,東方商社起家於幫助明國皇帝消滅英吉利船隊,我想,那支英吉利船隊的一切都被東方商社繼承。
所以,我們可以將之視為一支擁有嫻熟技藝的歐羅巴武裝商船隊,而不能認為只是使用戎克船的中國海盜。”
哈倫神色嚴正了起來,說道:“您認為,這是對公司的威脅?”
顯然,這確實是威脅。此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幾乎達到了歷史上的頂峰,在東方擁有以萬人技術的軍隊和龐大的艦隊、商船隊。
其名下最強的船隻就是那些被稱之為歸國大帆船或者東印,度大帆船的商船,排水量上千噸,甚至兩千噸,普遍擁有四十門以上的火炮,即便在歐洲海軍中,也是絕對的主力。
但這些龐大強橫的武裝商船很少用於東方的衝突,與東方主要國家打交道的,主要是亞哈特船和單桅縱帆船這類小型船隻,頂多臨時改裝,多加幾門火炮罷了。
而按照莫德爾所說的東方商社情況,在中國海沿岸,荷蘭東印,度公司是沒有兵力和技術優勢的。
“暫時還不會,如何對付東方商社,是福爾摩沙的總督和巴達維亞的總督共同考慮的問題,與你我無關。我是現在的商館長,而你在前往江戶會見幕府將軍後接任我。
我們要考慮的是公司在日本的利益。是否因為長崎事變而被損害,或者能否抓住這個機會,拓展我們的利益。”莫德爾提醒說道。
哈倫想了想,終於明白了莫德爾話中深意,東方商社擁有一支歐羅巴標準的遠洋商船隊,這對日本來說是無法解決的麻煩,而日本現在的所有夥伴之中,唯有荷蘭東印,度公司有這個能力。
顯然,這裡面存在交易的空間。
哈倫微笑說道:“看來,我要準備江戶參府了。”
江戶參府是江戶幕府將軍給荷蘭人定下的規矩,每年十一月之後,荷蘭船隊離開日本長崎,荷蘭在長崎的商館長就要整理自己船隊帶來的情報和禮物,跟隨日本隊伍陸路前往江戶,謁見德川將軍,獻上禮品,並且報告東方意外的其他國家的狀況,這一活動叫做江戶參府。
而一般來說,江戶參府只有三個人,只有商館長、書記官和醫生。
“兩位大人,可以開飯了嗎?”摩爾人僕人在門口輕聲問道。
“吃飯並不召集,莫德爾先生,您對我毫無隱瞞,我也該有所報答才是。”哈倫微笑說。
莫德爾點點頭,二人要進行工作交接,莫德爾要把日本有關的情況告知哈倫,他才好接手工作,但哈倫也要告知其巴達維亞的情況。
“莫德爾先生,剛才您提到東方商社,這個中國公司在巴達維亞已經有了名聲。福爾摩沙的保羅總督向巴達維亞報告了東方商業的威脅。
包括其陽奉陰違,在去年征討西班牙人的過程中,為西班牙提供援助。派遣船隊與馬尼拉進行大規模的貿易。而且保羅還送去了一個相當有意義的訊息,尼古拉一官要對付東方商社。
保羅本人希望對東方商社採取強硬的態度,而總督大人委託我這一次北上,調查與之相關的情況,我想,您回到巴達維亞的時候,總督大人同樣會問詢您。”哈倫說道。
“那我應該準備些什麼呢?”莫德爾誠懇問道。
哈倫說:“東方商社的背景,傳言這家中國公司與明國廣東省的總督有關係,甚至有人說,那個李肇基就是總督的商務員。
東方商社的實力,是否如同保羅所說,巴達維亞派遣一支分艦隊和五百人規模的陸戰力量就可以平定。
東方商社經營的殖民地的情況,是否如同保羅所說那麼富饒。
閩海王與東方商社的關係,兩者是否真的敵對,而如果尼古拉一官勝利,是否會藉機登上福爾摩沙島,佔據淡水。
有一點需要您注意,保羅這個人,陰損而強勢,如果您想在向總督大人的回報中有所表現,千萬不要與之合作,要相對獨立的收集情報。”
莫德爾在日本長崎擔任商館長多年,聯絡最多的就是福爾摩沙的保羅,他自然知曉保羅的為人。
“對於這些問題,您有什麼建議嗎?”莫德爾滿臉真誠,問道,畢竟哈倫此行前來,經過的了淡水城。
“以我對東方商社的瞭解,未必他們會與我們產生直接競爭,至少目前看來,東方商社傷害最多的是鄭家的利益,如果不是這樣,也就不會有長崎事變了。
而且,我認為我們與東方商社的合作潛力很大。在淡水,我與他們進行了小規模的貿易,我說的小規模,並非是因為淡水像那樣東印,度群島的小國家一樣,消化不了我們的商品,提供不了我們需要的貨物,而是因為我手頭的資金非常有限。
在他們的倉庫裡,我看到了很多的生絲、白糖,而他們對我們的高等級香料,比如豆蔻之類的也很看重。
如果展開貿易,對雙方都有利,而且我還打探到,這家商社在明國很有影響力。或許我們藉助他,開啟與明國的貿易也說不定。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接觸到的東方商社的商務人士,對與我們進行貿易這件事,非常感興趣,特別是那個劉,他是淡水最大的商務員,他表示,今年會有至少一艘船前往巴達維亞貿易,他希望與我們返航的船隊一起出發。”哈倫說道。
莫德爾驚訝萬分,這個時候他才想明白,為什麼自己剛才介紹完長崎事變的始末原委後,哈倫沒有明確表態。畢竟與日本合作,會產生很多便利,現在看來,哈倫並非不知道這其中關節,而是知道的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