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在這個時刻,別人心裡面兒是咋想的,莫明連想都不用想就能猜出來。
按照莫明的裝逼第N條定律:
一定要清楚掌握周圍人的情緒,並善加利用!
什麼意思呢?
先說這個“掌握周圍人的情緒”,任何一場裝逼都不是某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廢話,你特麼能自己跟自己裝逼?),這需要配合!
按照莫明的裝逼經驗,想要完成一場裝逼,至少需要兩方人:主角和反派!
也就是所謂的“裝逼方”和“被裝逼方”,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打臉的人”和“被打臉的人”!
這是裝逼的最低條件!
最低條件!
最低條件!
(這個地方劃重點!!!)
這種條件下裝出來的逼,是最直接、最直白的,而且裝逼難度非常低,很容易就能裝走一個逼,順便打對方一耳巴子,沒啥技術門檻。
但是從藝術的角度上來說,這種條件下裝出來的逼是非常單調的,劇情單薄,不存在所謂的“節奏”問題。
怎麼說呢……
就是沒有那種……那種抑揚頓挫的感覺,不能給別人什麼驚奇感!
而且,這種條件下裝逼,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
最大的問題在於“審美疲勞”,可能一開始看的時候會覺得這種直白裝逼一爽到底,但是時間一長,就會覺得枯燥乏味。
這就跟吃泡麵一樣,可能第一次吃的時候,覺得這玩意兒真香!真有味兒!真帶勁兒!
甚至覺得人這輩子能在餓的時候,煮上一碗熱騰騰的紅燒牛肉麵,就幸福到了極致!
但是!
注意是“但是”!
他第一次吃泡麵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好吃,第二次吃泡麵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過癮,但是到第三次吃的時候,他可能就會覺得味道開始變淡了。
而到了第四次、第五次的時候,他就會逐漸覺得這玩意兒其實沒啥沒味兒了。
至於後面的話,那就不用說了,估計下次他看都不會看泡麵一眼,你要是硬逼著他吃的話,估計他會吐……
這樣解釋就明白了吧?
老是這麼直白的裝逼,旁邊看你裝逼的人很容易就會從“驚歎”過渡到“沒感覺”,最後到“噁心想吐”……
所以說,在裝逼的過程中,轉折、節奏是必須的!
說白了,裝逼,其實和講故事、拍電影、拍電視劇是一樣的,抑揚頓挫是必須的!
那麼,怎麼來保證這個劇情上的抑揚頓挫呢?
這就需要“第三方”的加入!
但是注意,這個“第三方”也是有講究的!
經常看那些人裝逼都會發現,在主角裝逼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路人”,這些人的存在就是各種唱衰主角,各種打壓主角,然後等到主角最後翻身打臉的時候,他們又會各種驚訝、驚呼、驚訝……
目的在於以此烘托氛圍,給觀眾一種“鹹魚大翻身”,“狂甩眾人耳光”的爽感。
這是那些裝逼慣犯常用的手段,第一次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的確挺爽,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就會覺得沒什麼意思。
很多裝逼犯都知道利用“路人”來裝逼,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路人”其實是分好幾類的!
按照莫明近四千萬年的裝逼經驗來看,基本上可以把這個“第三方”分為兩種四大類!
第一種:就是常見的第三方,基本上,經常看別人裝逼的都知道這種存在,就是最普通的第三方,純粹是被主角用來烘托氛圍的存在,基本上沒啥其他存在的意義。
這一種下面又分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