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箐在單位學習取樣都是在島礁上採的,水下采樣她“沒學過”自然不敢輕易上手。
這個可不是自學能解釋的,就算小老頭教她,沒帶著過兩遍都不敢說學會了。
不過她嘴巴甜,做事麻利,眼裡有活,所以跟著的老師都樂意帶帶她。
這一次水下采樣的兩位主要研究員就同意敖箐跟他們一起下水觀摩整個流程。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做好準備後,三人依次下水。
敖箐是來學習的,她跟在老師後面認真的看著他們的動作流程。
水下采樣她幹過很多次,但不同時代的要求不同。她讀書那會兒裝置儀器已經很先進了,好多工作可以交給水下機器人完成。但現在不行,絕大部分工作還是得依靠人工。
一上午三個小時,只完成了任務的三分之一。
他們上船吃午飯休息,下午三點左右繼續。順利的話,晚上八點前能完成今天的工作。
到下午,敖箐已經能配合兩位老師完成一部分的測量記錄工作了,她的學習能力之強,幾乎帶過她的老師們都交口稱讚。
“這一片區域以前發現過很大一片珍珠貝,但後來採集的人多了周圍環境破壞嚴重,現在珍珠的產量越來越低,過兩年說不定連珍珠貝都看不到了。”
其中一個老師嘆氣,目光有點憂鬱。
他到這邊工作了快六年,一年年的資料顯示,海床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漁業資源枯竭的根源就在於亂捕亂撈,還有對淺海植物的滅絕性採撈造成了生態鏈條被破壞,另外工業化發展造成的汙染也不容忽視。
“唉,社會要發展要進步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以環境為代價啊。可惜我們人微言輕,報告交上去一點水花都沒有。再過幾年怕是連珊瑚都看不到了。”
大家夥兒心裡充滿悲觀,連聊天的興致都快沒了。
敖箐記憶中,這座海島其實保護得還不錯,後來在這座海島周圍還專門開闢了珍珠貝養殖場。能養活珍珠貝,那說明周圍的水質和生物鏈應該保持得不錯。
這邊的珍珠貝以“合浦貝”和“白蝶貝”為主。
珍珠貝喜歡在浪靜水清、溫暖流暢、餌料豐富的淺海沙底上棲息,而且海水鹽度要適當。
每年四五月,珍珠貝幼蟲開始大量繁殖。人工養育珍珠貝需要植入珠核,一般用塑膠或者石子植入。幾個月後,珍珠開始成型,但通常需要一年到數年,珍珠才能收穫。
敖箐聽說這裡曾經是古代的珠場,頓時好奇的追問現在是否還在採收珍珠。
“兩年前就沒有了。現在基本上很難看到有成熟體的珍珠貝了,而且這周圍的島礁生長情況也不容樂觀,想要重新恢復珍珠貝養殖,那必須得建設人工島礁。”
人工島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而且投入的資金不是小數目,迄今為止,還沒聽說有人打算在這裡重建珍珠貝養殖場的。
“不過你們要是想玩的話,可以下去試試,萬一找到珍珠貝了,可以撈上來開貝。”
他們這些人也不是酸腐的老學究,只要不是破壞性的打撈,一般來說不會有人阻止下水找貝殼的。
船上年輕人不少,幾個年輕人一合計,反正沒啥事,乾脆下水拼一把運氣。
他們還打了個小賭,找到珍珠的人要負責請客吃飯。
敖箐自然不會脫離集體,跟著幾位同事一起下水,然後各自分散開尋找寶貝。
她游泳潛水的技術還不錯,之前大妞落水就是她救上來的,在單位組織的趣味運動會比賽裡,潛水第一名也被她拿下。
這一次她希望自己能找到點寶貝,換了錢買大房子!
小說裡的主角總是自帶財運,下個水就能找到絕世珍寶。她不期望找到什麼絕世珍寶,能找到幾顆品相好的珍珠,或者其他稀有的東西就行。
還真別說,她運氣不錯,在一處塌掉的島礁旁邊,她發現了一個外殼看上去跟爛石頭一樣的貝殼,掏出來一看,好傢伙,比湯盆小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