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怎麼樣?”
“你?”
“還沒有起床?”
諸如此類。
何年希回到聊天記錄最開始,一條一條的瀏覽一遍,額頭的黑線越來越密。
爸爸媽媽的聊天記錄大概是這樣的。
“今天女兒給你打電話了沒?”
“沒有,給你打了?”
“沒有。”
“寶貝,你出事兒了?”媽媽試探問。
“年希,有事兒不要自己一個人憋著啊,一定要跟爸媽說…”爸爸難得話多。
“寶貝兒,你真出事兒了啊?可怎麼辦才好啊!老何,我們訂機票過去看看女兒吧!”
“你不是暈機嗎?我去看看高鐵票。”
“我不做高鐵,我暈車。”
“我們不坐車,坐的高鐵。”
“我暈車,我們坐飛機…”
然後在接下來若干句50至60秒的那種語音對話,大概就是討論坐什麼交通工具,而媽媽在暈車與暈機兩者之間切換自如。
何年希搖了搖頭,沒有聽,默默跳過。
直至最後的結尾是:
“等聯絡到年希,問問她坐地鐵方便還是飛機方便。”
“好的,睡吧!”
“睡了!”
何年希看得一臉莫名其妙。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難道不是因為聯絡不到你們的寶貝女兒,於是準備定票探望的嗎?
為什麼最後結果是等聯絡到本人諮詢坐什麼交通工具?
還有,親愛的爸爸媽媽,兩位在家面對面直接說話不好嗎?為什麼面對面發微信聊天吶?並且還是群裡聊?私聊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