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宮女,嗯,我們且叫她百福好了。
百福就把這事偷偷告訴了陳妃。
陳妃就展開了萬般想象,等到她想明白了,立馬把這事告訴了張太后。
經過陳妃的描述,從種種跡象看,皇貴妃不像是懷孕,因為之前看她的眼神總不大對勁。
陳妃道:“在之前,我就覺得她總想躲著我們姐妹,大家去看她,回回她都稱身體不舒服,不想留我們在那裡。”
再加上女道長的藥箱裡有奇怪的東西,她就展開想象,說蓮兒她到底是真懷孕,還是這孩子是從外面帶來的······
陳妃當時就遭到張太后的呵斥。
這是多大的事,能開這樣的玩笑嗎?
陳妃見張太后態度忽然大變,她不知所措了!
張太后對此是否有懷疑?
那肯定有懷疑!
但是張太后要顧全大局,在沒有證據之前,哪敢亂說?!
那麼多雙眼睛盯著,那麼多人看著,孩子就這麼容易被帶進宮裡來?
要是把話說出去,鬧起來,到最後孩子又確認是皇貴妃蓮兒生的,那麼陳妃的小命怕都不保。
要知道,汙衊皇貴妃,那是什麼罪?
這樣嫉妒搞事情的女人還能留她麼?!
即便皇上不殺她,怕她這輩子也別想出頭了,她肯定得被打入冷宮,皇上從此把她丟棄,不再寵幸她!
那麼陳妃將在一個不被人待見的清涼的宮裡呆完後半生,不要人動手,她自己就憂悶死了!
陳妃出不出事,倒不是張太后所擔心的,張太后擔心的,陳妃出事,那她就是惹火燒身啊!
孩子是蓮兒生的,那也是自己的孫子啊。
自己去搞自己的孫子,精神病啊?!
但是,在張太后呵斥完陳妃,讓她退下後,張太后也在思考這問題。
她也令人查了,說自從蓮兒懷孕後,一直是王御醫給蓮兒把脈,別的御醫就沒有看過皇貴妃。
這就不得不讓張太后心裡疑惑了。
張太后知道,不用自己的人去查,這個陳妃,一定會派人查這個劉道長的。
果然,很快,張太后就得到訊息,說那個張道長不見了。
不見了,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做賊心虛,她把孩子悄悄偷運到宮裡後,她逃離北都了。
誰是幕後主使者,不用問,誰受益誰就是主使者。
那麼這個人,當然就是蓮兒了!
還有第二種情況,那就是這位劉道長人家修道,當然遍遊名山大川,尋找同道中人,切磋修道心得。
再有就是為百姓看病。
那麼到底是哪一種呢,誰也猜不到。
為此,張太后為了辨別一下,還特意來過來觀察了孩子,陳妃也跟了來。
她們看了孩子後,還做了眼睛交流。
當然,這個動作很快,一般人不易覺察。
但是,她們逃不過馬丫的眼睛,馬丫都看在眼裡。
孩子是她哥哥的孩子,孩子自然不像蓮兒,也不像基兒,這就是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