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先爺的先頭部隊與馬丫屬下的恭儒山莊以及犯人敢死隊作戰,死傷慘烈。
在這次戰鬥中,犯人敢死隊一千二百二十六人,死傷三百二十一人。
當然,恭儒山莊主力帶領下的朝廷軍隊,也死傷兩千多人馬,但是與先爺的八千多人相比,實在是大賺。
馬丫在城樓上看到了,犯人敢死隊越是不要命,損失的越少。
這就跟恭儒山莊的百十號將領一樣,他們也是拼死作戰,卻只死了八人,傷了十七人。
這些資料,說明了朝廷軍隊是沒法跟他們相比的,就是死傷那兩千多人,還都是朝廷調撥過來的部隊。
恭儒山莊的主力還沒有完全出動,對付先爺的先頭部隊,中門連同犯人敢死隊,只出動五千人馬,就能把他們殺得四處逃竄。
而從另外兩門趕來包圍的騎兵,他們基本沒什麼損失。
他們就是追殺,能有什麼損失?!
這場戰爭讓於大人是熱血沸騰,他忙地過來看望中門的全體將士。
犯人敢死隊領頭的向他請求,他們想去從那些先爺士兵屍體上扒下盔甲來穿。
於大人卻反對,說敵人的盔甲,穿在自己人身上容易引起混亂,混戰中會不辯敵我雙方。
花姐在那裡統計犯人敢死隊殺了多少人,打算兌現他們的銀子。
她聽了於大人的話,就跟馬丫說,他們雖然是犯人,但是這次是立了大功了,如果他們身上要是有盔甲的話,他們死傷人數還要少。如果單在犯人敢死隊身上做個記號不就行了,比如在每個人身上綁個布條。
這個主意立馬得到馬丫的支援。
馬丫就與於大人商議,於大人就把這事交給恭儒山莊莊主去辦理。
莊主就對這些犯人道:等會子白布條來了,一定在自己的膀子上打死結,如果白布條脫了,被自己人誤砍死了就不要怪別人。
於是花姐令人取來幾匹白布,把它裁成一條條布條,發給士兵。
剩下的九百人裡,有十個領頭的,還有一個是總領頭的。
他們的標誌是這樣的,士兵在左膀子上紮上白布條,十個領頭的在雙臂上紮上白布條,而總領頭的,他除了在頭上紮了一根白布條外,還在身上披了一塊白布,他說自己算是給死去的兄弟們披麻戴孝了。
花姐打算把銀子發給他們,但是他們不要,他們請求馬丫,若是自己死了,請馬丫把這些銀子,派人送到他們家裡面去。
這剩下的有戰鬥力的九百零五人,在領頭的帶領下,在馬丫面前跪了一地。
這是沒有載入史冊的一支軍隊,在後來的多次戰爭中,他們中活下來的也就一百六十三人,還包刮受傷的。
而花姐在統計他們殺死敵人的人數時,驚訝地發現,被他們殺死了得高達一萬五千多人,是他們總人數的十二倍。
別說馮一青花姐以及恭儒山莊的莊主了,連馬丫都哭了。
戰爭結束後,馬丫要求馮一青,把這剩下的人不要給官府,把他們全部編入到恭儒山莊的門下,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要求,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事後,馬丫令花姐拿出十萬兩銀子,分發給他們。
他們的家人很多是跪謝送銀子給他們家的恭儒山莊的手下。
他們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名字就是馬丫。
他們把馬丫當著神一樣地供著。
當然,這些犯人敢死隊,現在還在興奮中。
他們私下裡商議,說這樣殺敵,有些容易搞混了,還有就是各自為戰,有的敵人,被砍落馬下,結果為了爭奪那五兩銀子,幾個人就一起上,這個敵人被砍得是面目全非。
他們就覺得這樣太殘忍,敵人已經死了,有人上去補刀,那是無效的,得不到銀子的,一個敵人只有五兩銀子,一個將領才二十兩銀子。
他們就覺得應該聯手屠殺更多的敵人,這樣他們不但能多殺敵人,又能彼此照應一下。
但是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說那樣殺敵,是有問題的。